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四章(3)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四章(3),第1张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四章(3),第2张

强化阶段:哲学知识点详解第四章(3)

第三节真理的属性和检验标准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一种知识。不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而是对它们的正确反映。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但真理是客观的,所以叫“客观真理”。

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真理是客观的,所以它没有阶段。真相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在真理的作用上,人人平等。

4.主观真理理论最典型的代表是实用主义真理观,其基本观点是“有用即真理”。只强调真理的有用性,否认真理的客观性。事实上,真理的客观性是它的根本属性,它的有用性是建立在客观性基础上的。如果离开客观性,仅以有用性来判断一种知识是否真实,就会把荒谬的东西变成真理。

5.在认识的过程中,既有真理,也有谬误。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真实本质的扭曲反映。它们之间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不能混为一谈。真与假是统一的。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存在于比较中,斗争着,发展着;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从真到假的转化主要表现为: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外,如果真理的知识脱离了完整的科学体系,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从谬误到真理的转化主要表现在:谬误是正确认识的先导,它可以在纠正错误和批判谬误中导致对真理的认识。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是绝对的,所以叫“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有两层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第二,每一种真理知识的获得都是通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途径,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真理是相对的,所以也叫“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能是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的某些部分和方面的正确反映,认识需要拓展。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不是两个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两个不同的属性和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一方面,相对性存在绝对性,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绝对真理的粒子。另一方面,绝对在于相对性,绝对真理是通过相对真理来表达的,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

其次,相对真理转化为绝对真理,真理是一个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过程,每一个真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如果把两个方面割裂开来,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或相对主义。

4.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则,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是绝对的,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由于它的相对性,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它。坚持和发展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真正的坚持。

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质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质来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检验真理就是确定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一致。仅仅停留在主观认知的范围内是解决不了的。因为如果不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就无法判断是否符合实际。同样,停留在客观现实之内也是不行的,因为客观事物本身并不回答对人的某种认识是否与之相符。检验真理,就要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进行比较。

其次,从实践的特征来看,实践是一种主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方面,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实践中含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实践虽然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但它超出了主观认识的范围,是改变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因为实践既包含主观因素,也包含客观因素,具有直接现实性。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确定性是指: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人的知识是不是真的,只能用社会实践来检验,没有别的标准。第二,无限发展的实践对所有人的知识提出了明确的考验。即使是今天的实践不能完全证实或反驳的知识,最终也会被后来的实践证实或反驳。在这两种意义上,实践的标准是确定的、无条件的,所以是绝对的。

标准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是指:第一,实践始终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它具有局限性。它无法对现有的所有知识做出确定的检验,也无法完全证实或反驳当时提出的各种理论。其次,在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被实践证实的真理只具有相对近似的正确性,它仍然需要新的实践来检验。

第四,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各自的作用

1.理性因素的作用:引导、解释和预见。

2.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动力、诱导和刺激。

第五,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理论在实践创新中起主导作用。

不及物动词价值

1.定义是指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的需要或主体的需要由客体满足的利益关系。

2.内容A,主体的需要和兴趣B,客体的属性和性能

3.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特征

4.评价A、正确理解对象的条件B、正确理解主体的需求

5.价值与真理的关系A、客观性与主观性B、制约性与目的性C、统一性与多样性

6.结论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真理和具体历史价值的统一。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考研强化阶段:马哲知识点详解之第四章(3)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