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马哲认识论专题复习指导及出题点(一)

考研马哲认识论专题复习指导及出题点(一),第1张

考研马哲认识论专题复习指导及出题点(一),第2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早已阐明了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永远发展的。那么,物质世界能为我们所知吗?认知的本质和机制是什么?认知的过程和规律是什么?认知的真理标准是什么?这是认识论要回答的问题。

“认识论”的中心线索是认识的本质、过程、真理和思维方法。逻辑结构分为四个层次,与本部分的四个小节相对应。

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和本质”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指导实践。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主动反映。认知的机制是信息选择和重构的过程。

第二节“认识的发展过程”指出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的一般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和上升过程。认识实践与具体历史的统一以及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节阐述“真理与价值”。真理是一个哲学范畴,标志着主客观的重合。真理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以及价值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价值评估及其尺度,价值选择及其实现。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大主题,二者的统一是人类活动的内在要求。

第四节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论和辩证思维方法、工作方法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它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基本方法。

一、认知的发生和本质

(一)理解【高频命题点】的本质(一般选择题)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主动反映。

1.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2.反映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3.积极反射理论与消极反射理论的对立。

(B)主体在认知中的作用(一般多项选择问题)

主体的反思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

1.理解包含主语对宾语的作用。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创造性的反映。

3.认识是反思和创造的统一。

在创作中反思和体悟;创造受到反思的限制。

(3)认知中的反思与信息、选择与重构的关系【考点重点与难点】(材料分析题可采用普考选择题)

1.主动反思过程中的信息转换

(1)信息是与世界物质和能量过程密切相关的普遍现象。

(2)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是获取客体的信息,并通过信息转换在主体头脑中构建与客体异质同构的观念体系的过程。

转化过程:①物理信息②物体特征信息③编码信息④概念信息。

2.主动反思过程中的选择机制

(1)选择是反射体接收到物体信息时,①根据自身需要,②由于客观条件,只反映反射体的某些特征。

(2)选择表现为主体①感觉器官的选择;②思维在感知和表征中对信息的选择。

(3)认知的选择机制与反思特征并不矛盾,但都是积极反思的表现。

3.重建是实现主动反思的内在机制。

(1)重构是指主体在其思维中对客体的信息进行建构的过程。重构是主体将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客体信息在大脑中重新组合成观念的系统。

(2)重构与反思并不矛盾,而是实现动态反思的重要环节,是主体在认识过程中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突出表现。

4.解放思想,更新思维结构。

马克思的能动反映论鲜明地体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

(1)由于主体的思维结构和认知公式是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主体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思维结构,从而实现主体对客体的一致反映。

(2)解放思想,即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改变自己的思想”,在哲学上就是更新思维结构,使之跟上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一般选择题)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也指导实践。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就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就认识的功能和作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正确的认识和理论要指导实践;就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二,认知的发展过程

认识的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周而复始的辩证发展过程。

(1)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及其在认知过程中的辩证关系【高频命题点】(选择题、多选题、材料分析题的通考抽样点)

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即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然后积极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1.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含义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相互依存。

①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主义。②感性认识需要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为了改造世界,必须认识规律,只有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完成认识的任务。

3.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的错误观点。

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分开,在哲学上表现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有各自的区别。

(2)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单项选择题一般考,多项选择题可能考材料分析题)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实现这一飞跃的首要条件是拥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二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加工感性材料。

2.第一次飞跃是否可靠,理性知识本身无法回答。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更重要的一次飞跃。这种飞跃不仅指导实践,也考验理解。

(三)非理性因素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一般考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1.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含义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觉和理性思维能力,在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非理性因素包括:①情感和意志,这不是认知能力,而是一种精神力量。②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这些因素虽然属于认知能力,但都是无意识的,没有逻辑的。

2.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1)动态作用。(2)归纳。(3)刺激。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性(选择题、多选题、材料分析题的总考的一个抽样点)

1.认识过程的重复是指由于认识过程中总是存在主客观矛盾,人的认识往往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重复。

2.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意味着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本质上是在前进,在上升。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认识和实践是具体历史的统一。

人类无尽的实践和认识,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考研马哲认识论专题复习指导及出题点(一)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