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高原环境与麻醉的几点体会
由于高原地区的气候环境,手术麻醉和术后恢复具有特殊性。高原自然环境的特点是稀薄空气体、寒冷、大风干燥、紫外线辐射强,特别是在低气压、低温低湿的基础上,是影响高原居民病理生理变化的主要因素。
该地区平均海拔3300m,具有典型的高原气候特征,与省会城市相差1000m。大气压和各种气体的分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海平面上,大气压为101kPa,氧分压为21.2kPa,占大气压的20.93%。海拔100m高时,大气压降低约1kPa,氧分压随之降低。海拔3000m以上时,氧分压降低到足以引起缺氧,再加上低温、低湿等原因,造成热量散失。寒冷会使身体的外周血管收缩,减缓血液流动,增加身体的代谢率。刚察县医院对近年来长期居住在该地区的患者进行监测,并与省会城市居民对照,观察其麻醉期间的呼吸、循环、术后苏醒情况。总结如下。
1呼吸系统
低氧血症是高原一系列生理变化的根本原因。海拔4000m时,肺泡氧分压降至55mmHg,机体出现代偿性过度换气。该地区海拔3300m,肺泡氧分压约65mmHg。长期住院者虽然没有明显的过度换气现象,但在运动、疼痛、疲劳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过度换气。过度换气可使胸腔负压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有利于肺部氧气的交换和血液中氧气的运输。过度通气还可降低大气与肺泡间的氧浓度梯度,使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肺泡内氧分压迅速升高。对于长期生活在高原的居民来说,呼吸的调节仍处于次要地位,缺氧引起的通气反应降低。通过增加肺红细胞,缩短气体扩散的必要距离,打开肺毛细血管床,增加肺毛细血管表面的氧化扩散面积,降低肺泡与动脉之间的氧梯度。但是,长时间过度换气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2循环系统
长期生活在高原的居民血流动力学的主要特征是中心静脉压增高,心率降低,血液循环时间延长。长期缺氧引起肺动脉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超负荷,右心室肥大。如果肺部因感染、疲劳而通气,则通气量下降,耗氧量增加,严重时心脏功能失代偿而衰竭。
3心电图
约85%的长期居民有不同程度的ST段改变。
4低温
低温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代谢紊乱,耗氧量增加,易诱发感染。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野的暴露和各种导管的顺利放置,患者基本都带*躺在手术台上。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短时间的寒战,即使及时治疗,也会加重机体缺氧,导致麻醉清除时间延长,患者恢复延迟。
5其他
由于呼吸和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体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全血比例、红细胞体积和数量增加,导致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机体处于高原缺氧环境,红细胞过度增殖的一种高原疾病。由于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体积的增加,血液粘度明显增加,血液循环时间长,从而使麻醉药物在血浆中的滞留时间延长,苏醒时间也相应延长。比如异丙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在相同的身体条件下,省会地区患者的苏醒时间延迟5 ~ 10~15min。氯胺酮麻醉,氯胺酮麻醉
正常情况下,当地居民血氧饱和度约为87% ~ 90%,处于轻度缺氧状态。虽然他们在手术麻醉时吸入高浓度的氧气,但在气管插管全麻时氧饱和度很少达到100%,一般维持在97% ~ 99%。
在长期手术中,围手术期维持较高的氧浓度使部分患者产生依赖,尤其是机械通气的患者。术后不能适应吸入正常空气体,需要长期吸氧维持正常氧饱和度,直至围手术期结束。所以高原地区同样麻醉的风险和并发症比平原地区高。因此,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水平,更好地为高原人民服务。
位律师回复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