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经验谈(三)
4.建筑裂缝的控制
根据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规定,不同的混凝土结构在不同的环境下对裂缝宽度的控制标准不同,允许裂缝为0.2 mm ~ 0.4 1.7L,但对于裂缝控制,应以预控为主,当裂缝开裂时,裂缝增大。裂缝可分为运动裂缝、不稳定裂缝、稳定裂缝、闭合裂缝和愈合裂缝。虽然骨料内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微裂纹是不可避免的,但从质量的角度来看,应尽可能减少。因为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大,且有地下室,所以出现裂缝的可能性较大。下面主要介绍“释放”和“抵抗”裂缝的相关措施。
所谓“释放”是指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和无约束状态,并有足够的变形空间时所采取的措施;所谓“抗力”,是指结构在约束下没有足够的变形空间时,为防止裂缝而采取的措施。
4.1.设计措施
(1)“释放”措施:设置永久性伸缩缝;在外墙适当位置留一条分隔缝。
(2)“防”措施:避免结构截面突变引起的应力集中;重视结构钢筋的配置;混凝土小空芯块等轻质墙体,增加构造柱,间距≯3m,在每道墙高中间增加120mm厚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在砌体无约束端增加构造柱;预留门窗洞口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固;两种不同基材的连接处应用钢丝网处理(每边搭接≮150mm);合理设置屋面保温层和气体保温层等。
(3)“放”与“抗”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设置后浇带,采用相应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混凝土中加入更多的纤维素等。
4.2.施工措施
(1)‘放’的措施: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间隔至少一周,宜15d后补砌挤紧;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板等变截面处宜分层浇捣等。
(2)‘抗’的措施:
①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宜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