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议》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十一五”期间,为适应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必须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体制和管理体制的薄弱环节,逐步形成经济社会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性协调发展机制。
加强社会建设,要求我们在继续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相适应的社会制度。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深入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把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生活需求、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制度,真正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社会秩序。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涵。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总体布局出发,逐步建立一套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相互衔接、政府行政职能与社会自治职能相互补充、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控力量相互作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有效覆盖、综合治理全社会的完整体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组织和参与社会活动,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切实实现社会融合,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和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促进社会服务网络化的形成。另一方面,强化政府的社会服务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应急救援和社会动员机制,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切实提高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慈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保障等事业,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管理体制,积极营造促进社会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