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执业护士外科知识点指导之休克概述

2006年执业护士外科知识点指导之休克概述,第1张

2006年执业护士外科知识点指导之休克概述,第2张

第五章震惊

第一节概述

它是由于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神经体液因子失衡,导致休克机体遭受强致病因素侵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重要器官微循环灌注不足,全身各系统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简而言之,休克是人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多种神经体液因素参与了休克的发生和发展。

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循环通过心血管系统的血量(不包括储存在肝脾淋巴窦或停留在毛细血管内的血量)。有效循环血量取决于三个因素:血容量不足、有效心输出量和完善的外周血管张力。当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超过人体的代偿极限时,均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导致全身组织器官氧合血灌注不足,细胞缺氧,从而发生休克。在休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上述三个因素往往相互牵连,相互影响。

一.战伤休克的发生率

休克是战伤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规武器战争中,发生率约为10 ~ 20%;在一场核战争中,其发生率可达20 ~ 30%,甚至更高。战争休克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组织损伤和大量失血或液体流失。此外,战时还与过度疲劳、饥饿、脱水、中暑、感冒、伤员感染等因素有关。

与战伤相关的血容量减少的最常见原因是:

1.大量失血,如多发伤、肢体缺损、骨折、腹腔脏器损伤、血气胸等。由爆炸(炮弹、地雷)引起。

2.心脏、大血管损伤和内脏出血未迅速止血;

3.软组织血管内大量血浆被子弹或弹片击伤或挤压后外渗到组织间隙内;

4.心脏损伤(或压迫)导致心脏血液回流和中风障碍;

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肺栓塞(组织碎片、脂肪颗粒、微血栓等。),引起血流障碍,并降低心输出量和左右心跳。

因此,在实施治疗时,应根据损伤情况和损伤原因采取针对性的矫正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战时,医疗机构一般应设立抗体室(或复苏室),由有经验的医务人员立即对伤员进行初步检查和诊断分类,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疗效果。为降低战伤休克死亡率,该团抢救中心采取了快速补充血容量的有效措施,抗休克有效率可达85 ~ 95%。如果在后期的师院或者一线医院开治疗,抗休克有效率会因为时间更长而明显下降。因此,加强卫勤组织领导,充实技术力量,提前并保证对一线的物资供应,做到早诊断,及时抢救,至关重要。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2006年执业护士外科知识点指导之休克概述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