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内容看申论命题规律与趋势

从历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内容看申论命题规律与趋势,第1张

从历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内容看申论命题规律与趋势,第2张

从2000年开始,每年的选题都围绕当前的社会热点、改革难点和政策重点。以下是历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试卷的命题资料:

2000年——为了发展生产,提高效率,印刷公司更新了设备,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影响了周围居民,并导致一人生病,引发法律诉讼。

2001年的今天,美国联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一个顾问委员会紧急建议禁止含有苯丙醇胺(PPA)的药物。在未来,PPA已成为全球热点问题。这些材料涉及政府、人民、药品制造商、新闻媒体和其他相关各方对此事的反应。

2002年的今天,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出的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了这些影响的正反两个方面,从而启示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003年——材料列举了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些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反映出生产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一个需要重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4-材料分析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困扰中国一些大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问题。这是当年人们密切关注的话题。

2005年——材料列举了解决中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观点,反映了解决中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是社会普遍关注和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2006年至2003年至2005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此,Xinhua.com邀请一位官员做客《新华访谈》,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话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提出政府应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命题。

2007年——材料介绍了河北省北郊村、西营村位于城市郊区的情况,以及无锡、首钢土地再开发再利用的成功经验,探讨了如何进行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

上述问题都是当年或最近两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研究申论命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申论命题的选题往往体现在当年新华社评出的国内十大新闻中。

比如新华社把2002年国内十大新闻评为:空难以引发安全大检查。一个月之内,“4 & # 8226;15 "空难和" 5 & # 8226;7 "空难。安全生产检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02年底,举行了2003年全国考试,讨论安全生产问题。

比如新华社评出的2004年国内十大新闻之一,就是中央出台一号文件增加农民收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加农民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印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五年内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税。在政策的带动下,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耕地总量保持稳定。2004年底,如何解决农村农民问题是2005年国考的成绩。

如新华社将2005年国内十大新闻排名第七为: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装置发生爆炸,导致大量苯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松花江沿岸,尤其是大中城市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谢振华辞职。2005年,2006年的国考讲的是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比如新华社2006年国内十大新闻排名第二:全国人大批准“十一五”规划纲要。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十一五”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2006-2010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行动纲领。“十一五”规划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部分放在突出位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当年进行的2007年全国统考试题涉及侵占农村土地、农民上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这一规律虽然不是绝对的,但足以说明每年申论的选题都是围绕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改革难点、政策重点和社会热点展开的。因此,关注和梳理我国出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

总的来说,从历年命题情况来看,申论的阅读材料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素材紧扣时政热点,贴近百姓生活。

报考是模拟公务员解决日常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缩影,所以材料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从中央国家机关历年提供的材料中可以看出,选取的材料都是政策重点、改革难点、社会热点,与时政形势和发展结合越来越紧密,与现实生活越来越贴近,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问题。候选人并不陌生,他们非常健谈。这种聚焦社会热点,选取合适切入点的命题,已经成为命题者的一种命题趋势。其目的是引导考生关注改革和国家大事,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公务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一思路将继续指导今后地方和中央公务员考试的命题工作。

下面,我们也可以看看2006年以来部分省市公务员考试的命题主题。

2007年6月,北京:在《物权法》颁布实施,社会管理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如何依法有效管理城市。

2007年1月,上海:公务员职业道德、公德与传统私德的关系。

2007年1月,浙江:全国包括浙江省近年来的“文化热”及文化发展问题
2006年12月,四川:农民工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好处及目前农民工存在的问题。

2006年12月,北京:如何通过价格听证会保障实现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平等权和决算权。

2006年6月,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

2006年5月,山东:通过证人作证制度和见义勇为保护制度切入社会主义荣辱观。

2006年5月,广西:虚假广告、虚假广告、违法广告。

2006年4月,吉林:通过户籍制度的历史和现状,指出户籍制度的弊端,引出户籍制度的改革。

2006年4月,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4月,上海:基层新录用公务员实习制度。

2006年4月,安徽:高校滥收费问题。

2006年4月,重庆:高校排名过高问题。

2006年4月,新疆:地条钢(由废铁制成)被非法大量生产并广泛用于一些工程项目,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2006年4月,天津:经济运行中节约资源能源问题,建设节约型社会。
2006年3月,江苏:国人在洋节期间热情忽略传统节日,提出将传统节日与弘扬民族文化相结合。

2006年3月,湖北:留学生在国外的经历。

2006年1月,江西: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

2006年1月,福建:中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和趋势。

2006年1月,浙江:通过资源财富分配不均,资源获取不公平等。,这个“不公平”的问题很严重,它切入了“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2006年1月,黑龙江:城市垃圾处理与收费。

二是资料阅读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

纵观历年,报考时间都没变,都是150分钟,但是给的材料越来越多。历年来,2000年和2001年考题的给定材料都是1500字左右,2002年2000字左右,2003年到2005年4000字左右,2006年突然涨到8000多字,2007年也是7000多字。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量的不断增加无疑增加了答题难度,说明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报考材料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包括记者采访、网上交流、新闻发布、民意调查、领导讲话、专家意见等多种形式。,以事实、评论、比较、叙述、报道等方式,综合反映各方面对社会现象的态度、观点和方案。这使得材料看起来更加复杂,增加了阅读和分析材料的难度。

第三,素材的编排形式和内容类型基本成熟。

申论考试中给出的阅读材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单一材料,二是组合材料。所谓单一材料,是指给定的材料主要反映某个有一定影响、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一般这类信息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客观叙述,详细说明案件涉及的情况,让考生“以小见大”,可以称之为“一条线”。比如2000年申论考试给出的材料就属于这一类。材料聚焦某印刷公司更新设备造成的噪音污染,给出了一个复杂的民事诉讼案例,材料共12条。整个材料基本上是按照事件的顺序排列的。但材料要反映的问题并不是诉讼本身,而是中国现代城市加速发展过程中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尖锐矛盾。2001年的PPA风暴和2003年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也属于这种形式。所谓汇编材料,是指给定的材料主要由一个或几个热点问题的综合信息组成。这种形式的材料往往没有先后顺序,上一个和下一个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让考生“杂中取精”,堪称“一锅粥”。申论考试就是要求考生根据具体要求,从这些混乱的材料中找出自己的核心思想,抓住问题的本质,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2003年以后的申请考试基本都是这种形式。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从历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内容看申论命题规律与趋势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