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08公务员申论热点:食品安全问题
随着食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食品贸易的国际化,食品安全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危害人民健康和消费者利益,也影响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为了消灭害虫,有人大量使用剧毒甚至高毒农药,导致蔬菜水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有的人为了增产,盲目使用违禁激素;有人为了提高猪的瘦肉率,竟然在饲料中掺入“瘦肉精”;为了增白面粉和粉条,有人敢往里面掺有毒化学物质“吊白块”;为了骗钱,有人用稻草加水加色素和盐当酱油卖;为了高额利润,有人将含有黄曲霉素的发霉陈米打磨上蜡,作为新米出售。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
一,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目前,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A)食源性疾病引起的问题
由食源性污染引起的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中国公民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卫生部提供的统计数据,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呈上升趋势。食物中毒报告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大幅上升。根据目前的统计,我国每年报告的食物中毒病例约为2 ~ 4万例,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不到实际人数的1/10,这意味着我国每年至少有20 ~ 40万例食物中毒。食源性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可见一斑。
(2)化学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化学污染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物(如二恶英)、农药(动物)残留和生物毒素(如细菌和真菌毒素)。
(1)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首先,河流、湖泊和近海水域的污染是导致粮食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850条河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1个湖泊存在严重的藻类污染和富营养化。这些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将在农业、畜牧业和水产品中富集,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2000年,农业部检测了14个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的2110个样品,结果显示23.5%的蔬菜重金属超标。二恶英污染是另一个重要的环境污染案例。含氯有机化工产品厂、钢铁厂等工厂的排放物、焚烧垃圾和汽车尾气均可产生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可直接或间接污染肉类、奶类和水产品。二恶英是一种剧毒化合物,其直接致死量是砷的900倍,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和致畸性。
(2)种植养殖造成的源污染。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我国每年氮肥用量高达2500万吨,农药用量超过130万吨。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过量施用化肥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更多,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亚硝胺这种强致癌物,对人体造成危害。农药滥用或残留超标也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由于兽药、激素和生长促进剂的不当使用,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人们生产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而且导致人畜共患疾病的增加。
(3)生物毒素污染。生物毒素污染主要包括细菌毒素和真菌毒素。细菌毒素可直接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毒性很强,可引起严重呕吐和神经毒性。
(3)食品生产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加工生产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1)过量使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微生物杀灭不彻底,导致生产、储存过程中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微生物腐败变质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3)应用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曾经研究过酱油生产中所用菌株的产黄曲霉毒素能力,发现了4株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株。研究表明,用于食品工业的黑曲霉和米曲霉也会产生真菌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此外,保健食品原料、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的安全性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四)食品流通中的问题
目前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流通领域是一个薄弱环节,仓储、储运、容器等都达不到标准,导致很多出厂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得不合格,甚至成为变质食品。同时,由于管理不善,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在商店公开销售。
(5)违法生产经营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无证违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
(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弄虚作假,销售过期变质食品,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3)生产者素质差,卫生意识淡薄,规范操作能力差等。容易造成食物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
(6)卫生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
(1)食品卫生执法管理部门职能重叠重复,效率低下。
(2)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和执法模式尚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3)基层监督检查队伍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4)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
食品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其有害影响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从市场供求关系来看,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需求者)、生产者(供应者)和广义的政府。
(一)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获得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是每个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然而,欧洲大陆疯牛病的蔓延导致一部分人患上了克雅氏病,患者中有近百人死亡,在消费者空之前引发了欧洲乃至全球的“食品信任危机”;比利时等国的动物饲料被二恶英污染,导致畜禽产品和乳制品中二恶英含量高,引发有关国家民众对畜禽产品的恐慌。
(二)给生产经营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沉重打击行业发展的。前几年,疯牛病在英国等13个欧洲国家蔓延,欧盟为疯牛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首先,欧盟牛肉消费市场受到重创,疯牛病导致欧洲牛肉市场崩溃。其次,欧盟的肉骨粉加工业受到重创,经济损失12.9亿美元,焚烧动物剩饭要支付25.8亿美元。更重要的是,欧盟的牛肉事件已经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造成了市场萧条。中国的情况也不乐观。近年来,有毒大米、含“瘦肉精”猪肉、劣质奶粉的销毁,也造成了数千万元的损失,对这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3)食品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据美国FDA向中国卫生部披露,近年来,多批来自中国的进口食品被美国FDA扣留,原因包括食品卫生差、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色素问题、沙门氏菌和黄曲霉毒素污染等。此外,近年来,中国出口的许多食品因为食品卫生问题被进口国退回。被扣留或退回的货物不仅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我国食品失去了良好的声誉。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会造成人们的心理压力,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食物中毒、死亡等事件也会刺激受害者与国家政府机关、生产企业之间的矛盾,从而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解决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面对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了多项措施保障食品安全。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卫生部门也加大了对生产企业和市场商品的监督抽查力度。目前,全国上下重视食品安全、狠抓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总的来说,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要进一步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一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二是加强环保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们珍惜我们的环境,让每个人都从保护我们的环境做起。第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和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二)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并提出既符合WTO相关原则,又适应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制定兼容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步伐,全面提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化水平。还要不断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管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加强监管,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加强食品市场监管,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控制食品污染,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处罚和打击力度,完善市场管理、食品生产许可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强制退货制度,确保消费者吃到安全食品。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农产品和食品进行监督抽查,增加抽查频率和覆盖面。对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要严厉严厉打击,形成高压态势,让不法分子在绝望中不敢铤而走险。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建立食品行业协会,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推进诚信建设,培养自律精神。协会应定期组织会员互相学习、检查、参观、评议和监督。行业协会还应通过各种渠道(外国使馆、贸易机构、媒体等)广泛收集国外特别是与之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环境保护要求等。),并及时提供给相关企业和政府研究对策,帮助企业解决“绿色壁垒”引发的贸易争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抽检还是进出口管控,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对质检机构的检测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挑战,对质检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质检机构应加强硬件建设,不断充实新的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检测手段。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测人员,他们不仅擅长检测,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了解当前食品打假的动向,善于从表象上捕捉产品的违禁添加剂,找到产品质量监管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直接突破口和切入点。
(6)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中国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为了消除中国食品出口的技术壁垒障碍,确保食品出口安全和人民健康,食品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必须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要系统学习和全面理解国际标准,找出我国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依据。既要注重引进,又要注重创新,结合中国国情,借鉴AOAC、CAC、FAO、ISO、世卫组织等先进标准。,开展标准技术创新研究,为保障食品安全、为政府部门制定符合我国利益的进出口监督检验策略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持。要培养一批专业、外语好、能在标准化领域开展国际交流的高层次人才,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为建立能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奠定基础。
(七)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建立和完善食物与营养监测体系,坚持重点监测和系统监测相结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食物的生产、消费和贸易进行监测。加强食品信息化建设,建立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保障全民食品消费安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用于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生产、食品供应、食品流通和食品贸易的安全趋势。密切关注和研究市场变化和重大自然灾害对粮食供应的影响,提前做好各项准备,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术语分析:食品安全的定义
食品安全在中国有两种定义,来源于两个英文概念:一个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食品安全,即是否有足够的食品供应;另一个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绝对安全:被认为是确保食用某种食品不会危害健康或造成伤害的安全,即该食品应该是绝对无风险的。相对安全性:定义为一种食品或成分在以合理的方式、正常的量食用时,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的实际确定性,但不能保证非正常食用时可能发生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保障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这是食品安全的根本内容和定义。但是,即使有这样的规定,人们还是会有不同的理解。消费者的“食品应当无毒无害”也会被理解为食品不能危害健康或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即消费者始终要求社会提供绝对无危险的食品。其实有些有害成分是食物本身固有的,比如毒蘑菇中的各种毒素,扁豆(四季豆)中的皂甙和植物血凝素。如果吃的时候不注意,会引起食物中毒,但更有害的成分是食物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烹饪等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一些有毒有害因素的污染。因此,人类几乎不可能食用任何一种食物来保证绝对安全(零风险)。
位律师回复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