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如何理解以工哺农以城支农的方针

申论热点:如何理解以工哺农以城支农的方针,第1张

申论热点:如何理解以工哺农以城支农的方针,第2张

在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判断,即在工业化初期,农业反哺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普遍趋势;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也是普遍趋势。在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我国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两个趋向”的重要结论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是新形势下解决这一难题的一把钥匙。

一、“两个趋势”的意义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科学概括。

一般来说,在工业化初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为了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应该利用农业积累来支持工业发展。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产业。为了协调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实施从农业反哺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转变。

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当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到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如果及时扶持农业,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就会和谐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如果继续忽视农业,就会导致农业萎缩,城乡差距扩大,贫富悬殊,社会矛盾激化,甚至社会动荡和倒退。以日本和韩国为例。分别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末,各自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转向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实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加快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从我国的情况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迅速摆脱落后的经济状况,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1952年,全国人均GNP只有50多美元,农业占70%,农业劳动力占83.5%。要在这样的水平上实现工业化,农业必然成为工业化融资的主要来源。据测算,1979年之前的29年,农业为工业化提供的资金约为4500亿元。这种以工业为导向的政策总的来说是必要的。但是,由于缺乏长期投入,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得不到应有的改善,使得本来就落后的农业发展严重落后于工业。而且由于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体制,城市居民和农民的权利和发展机会是不平等的。尽管改革开放20多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那么,我国是否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据测算,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农业和非农产业产值结构约为15∶85。这表明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根据国际上的成功经验,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应该由以农业支持工业,转变为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支持农村。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的实施,不仅是由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决定的,也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有关。对于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解决好吃饭问题永远是重中之重。支持和保护农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中国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民的安居乐业对政权的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社会稳定才有坚实基础,工业才有广阔市场,城乡关系才能协调,国家长治久安才能有可靠保障。

我们党在深刻分析我国工业化进程、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战略思想,为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如何以工促农

现在,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工业。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万亿元,财政收入26万亿元。从国家财力来看,我们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实力。

我们说的以工促农,不是指工业企业直接支农,主要是指通过适当的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深入农村,惠及农民。总的来说就是六个字:少拿,多给,放下。

首先是少拿。种粮天经地义,几千年来都是如此。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取消后,党和政府决定从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免除所有农业税,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农民种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这是以工促农的重要举措。免征农业税每年将减轻农民税负900多亿元。广大农民为此感到振奋,切实感受到支农政策的好处。

二是多付出。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持和加强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将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范围,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等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书本费和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上学,完成义务教育。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投入,到2010年基本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贫困群体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大幅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三是进一步放宽。说到底,少拿多给还是一个外在条件。解决“三农”问题,仍然需要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取消所有农业税,需要全面启动以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改革;建立从制度和法律上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着力控制耕地征用规模,着力保护农民合法利益,改革现行征地制度;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第三,如何把城市带到农村

以城带乡的核心是推进城镇化。它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重大过程,集中表现为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这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实施“以城带村”战略方针的关键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统筹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城镇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共同繁荣。

首先,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机会。进城就业成为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切实取消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平等竞争;依法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继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投入,提高农民工素质。

二是营造农民能进能留的制度环境,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第二、三产业农民工比例已达465%,占建筑业从业人员的80%。如此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城市工作多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由于收入低,他们无法实现在城镇买房定居的愿望,长期处于流动状态,难以成为稳定的城市居民。因此,必须调整城市建设的思路,放宽农民进城务工定居的条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公共卫生、文化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以城带乡的目的是在城乡互动中构建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即使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顺利推进,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发展面临的困难。到2010年,农村人口仍在7亿左右,到2020年,在5亿左右。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并不意味着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可以丝毫放松。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推动和支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把城市和农村紧密联系起来,在理顺城乡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经济社会平等发展的新体制。要进一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同时,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让全体农民共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带来的好处,真正建立起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平等和谐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申论热点:如何理解以工哺农以城支农的方针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