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公务员备考辅导:申论的论述语言

2007年公务员备考辅导:申论的论述语言,第1张

材料议论文的写作也可以说是说理的艺术,除了思想内容要正确,说理方式和语言的运用还要讲究辞章,要写得有文采。古人写文章很注意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文章如果不能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就不可能流传得久远。他还说过:“辞达而已矣。”于是,有人就认为,文章写得同能达意就行了,何必要什么文采呢。苏东坡不同意这种看法,他在《答谢民师书》一文中说:“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事物了然于心者,盖千院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目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他的意思是说,以辞达意并不容易。要对客观事物的奥妙“了然于心”,就像捕风捉影一样的难,如果而要“了然于目与手”,用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达出来,就更不容易了。所以,真要做到辞能达意,文采也就够用了。我国近代报刊政论家梁启超,曾以他许多“笔锋常带感情”的政论名噪一时。他主张写文章要做到“耐驳”和“动听”。所谓“耐驳”就是内容要正确,别人驳不倒;“动听”就是文章要写得有文采,读者爱看,读起来人家也爱听。这些道理,都是为了使文章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写评论,也可以从中得到启迪。

第一,平易近人,容易理解。

说简单点就是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通俗的话语结合起来。评论以合理、正确、深刻为主,让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训。同时,道理要清晰简单,让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即使一篇评论的内容再好,如果用词晦涩难懂,或者读者对连作者自己都不认识的词汇感到困惑,评论也很难发挥作用。古代有些人写的文章,有“艰涩肤浅”的名声,这是不足为训的。

用简单的方式解释评论不仅仅是一个写作技巧的问题。深刻是简单的前提。评论者只有对所评论的事物、所阐述的问题有了透彻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才能深入地讲出道理,通俗易懂。作者的写作态度有问题,讨论的方式和语言的运用也有问题。态度是平等友好的。

这主要是评论作家的写作态度和思维方式。古语有云,人如其人。说明一个人的文笔和思想风格是一致的。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个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很容易在文章中发号施令,教导读者;如果你把自己和读者的关系看成是平等的,就可以讨论问题,心平气和地推理。1957年,毛泽东在中共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你们写自己的文章时,不要老是想着“我有多聪明”,而要采取和读者完全平等的态度。虽然你参加革命很久了,但是你说错了,人家还是要反驳你的。你的架子越大,越没人理你,越没人喜欢看你的文章。他主张写文章要有说服力,不要装腔作势威胁人。

有些时候,你应该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把自己放在和读者平等的位置上,道理才能平易近人。学者周古城曾在《中国科技报》上发表过一篇短文,题为《只有知识才能尊重知识》,说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文章的主要部分是这样写的:

记得上海刚解放的时候,复旦大学理学院的院长是研究神经病学的陆玉道博士。他买了三只狗,想建一个狗屋。有同志批评他,说你一个神经科医生,也是神经病。你没有房子,还要盖狗屋!他跟我说,我当时是教务长,没有这个知识,要等建好了再跟校领导汇报。领导没有我这么理解这个狗和狗屋的作用,而且也是在建设之后。狗没了,狗屋没了,医生的工作条件和时间也没了。结果博士除了原来的博士论文是一篇好的专著之外,没有看到他以后有什么好的成就。现在想来,如果当初我们对动物购买和试验的科学知识略知一二,为他创造条件,他可能早就发展出这方面的知识了。可见,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还得做一点。

当时,周古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委员会的主任。但是,他的文章没有以领导者自居,也没有以教育者自居。而是通过自己过去的教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一个道理。虽然没有批评任何单位和领导,但是针对性很强。

2.语言是通用的。

评语要写得浅显易懂,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这直接关系到评论的效果,以及评论的内容能否很好的传达给读者。新闻评论要通俗易懂,语言首先要平实通俗,反对晦涩做作。其次,要清新活泼,贴近群众,反对各种空言词、陈词滥调和令人厌恶的刻板印象。

语言的通俗是为了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并不意味着肤浅的内容和低级趣味。真正的通俗语言,来自人民的语言,生动传神,也是读者喜闻乐见的。政治评论家邹韬奋在办报和撰写演讲稿时,一直主张“使用‘明显无忧无虑’的平民人物”。他在1936年开始《每日生活》时说:这份报纸的文字要普及,报纸和新闻尽量用日文,让所有刚开始阅读和了解《每日生活》的妇女、儿童、工人和农民都能看得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陶芬自己的评论就有这样的特点。请看他1936年6月18日发表在《日常生活》上的文章《工作的大小》。这篇综述讨论了人们对工作大小和贡献的看法。它是这样开始的:

作品大小有区别吗?一般来说,工作大小似乎是有区别的。)我们很容易想到大人物做大事,普通人做小事。)这个概念里,可能有个人虚荣心的成分,虽然没有人愿意这么坦白的承认。)但是,有些人想做大事,又不满足于做小事,不一定是出于个人虚荣心,也许是出于良好的动机,希望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按照他的看法,大事的贡献比小事大,小事对社会的贡献大,他就不想做了。)这种动力当然是值得称道的,我们希望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特别欢迎能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人。)那么,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呢?他巧妙地用将军和卒子的比喻来说明: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在军队工作,在普通人眼里,我们可能会认为大了就会比当小卒大。但是,我觉得,做一个不到杭州的耻辱将军,眼巴巴地看着民族敌人今天割我们民族的命,明天刺我们民族的命,不能尽到一个军人的天职,不能保家卫国。做这样一个不要脸的将军,远不如沪杭之战时做一个九路军的马前卒来得划算。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小卒对国家的贡献是相当大的,而一个将军的贡献不仅很小,而且

然后他问:

比如真正御敌保家卫国的将军,他的贡献更大吗,难道将军的贡献就比小卒大吗?当然,这话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军队里的每个人不可能都是指挥官,也不可能都是棋子。所以在杭州保家卫国的大目标下,将军和卒在对敌作战的军队中各有各的作用,但和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贡献的人是一样的。本质上,他们工作的大小和贡献的大小没有区别。

我们赞成适合当大将军的材料,适合当小卒的材料,我们也赞成他当小卒。

本质上,没什么大不了的区别,我们要问的只是他们是为了什么。

这篇评论首先说明,有些人把工作分成大小,希望做大事,多做贡献。也许他们的动机是好的。同时,他巧妙地讽刺了那些不要脸的不抵抗民族敌人的将领,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统一的目标下,各种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大小高低之分。文章没说空洞。语言也是来自群众的通俗语言,让人感到亲切,令人信服。

民间有许多生动的、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如果用得好,读者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说的话,也可以使他们的评论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

几个好恶鲜明生动。

评论主要靠逻辑的力量说服读者。但如果在抽象真理的讨论中穿插一些具体的形象,评论不仅结构严密,逻辑严密,而且生动形象。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可以让道理变得生动,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也更容易让他们理解评论的内容。形象推理也是评论推理的重要方式。具体生动的东西总是比抽象的道理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通过形象推理,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深刻的哲理通俗易懂,从而增强评论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评论中的形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一般的;可以是完整的图像,也可以是某个图像的一部分;可以在评论中塑造某个形象,也可以用视觉语言描述要分析的事物。至于具体应用,可以用图像作为开头引出文字;你可以用图像作为依据来提供证明;还可以采用剪辑叙述和剪辑讨论的方式,将讨论与图像融为一体等等。采用什么方法,要从评论的内容出发,根据推理的需要来确定。

善用比喻

隐喻是一种常用的形象推理方法。通过隐喻,人们可以从近到远,从现实到虚拟,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熟悉的情境中理解深刻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把评语写得简单生动。

毛泽东非常擅长用形象比喻进行推理。在他的作品中,寓言和小说、歌剧中的形象都可以用来说明精辟的道理。如挖山的龚玉,景阳冈上英勇打虎的孙行者,宋武,丢了“脖子上绑着一块石头”的贾宝玉,这些耳熟能详的形象,成为他政治主张中生动有力的论据。在社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中,他接连用了六个比喻来形象地说明精简机构的意义。他用《黎明前的黑暗》来说明当时抗日战争面临的形势和困难;利用船与礁的关系,提醒人们尽量绕过礁,即通过精简行政来克服所面临的物质困难;鱼和水的矛盾,说明战争的机构已经不适应战争的形势;随季节换衣服,意味着不要被现状和习惯束缚;孙行者化虫打败铁扇公主和“千里驴之术”的故事,说明八路军新四军经过精简机构,力量会更大。这一系列的比喻使得整篇社论生动而有说服力。

图像来自现实生活。只要我们注意,有很多东西可以作为比喻,帮助我们使我们的评论生动感人。比如,有的地方知识分子政策落实慢,一拖再拖,群众说就像“火车进站了,高兴地叫,走得慢”。一些地方无视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规定,仍然乱收费、乱摊派。农民说“现在是千手观音要钱”。“乡镇企业当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曾经有一篇文章说扶贫要治本。这是对比:姚氏兄弟说得好。要帮助饥饿的人,给他一支火枪比给他一只烤鸡好。这些生动的比喻比很多空洞都要好。

2.笔触的形象

直接描绘客观事物,给要讨论的事物画像,也是一种形象推理的方法。这种形象描述的过程,有些包含了对事物的态度和分析。

新民晚报发表《中国真的很穷吗?张宗为写于1992年7月22日。》,刻画了我们一些“公仆”的形象,批判了当时的奢靡风气。文章说: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一个外国承包商。在他承包的工地上,这个“老外”看到中国一些前来考察的普通官员一个个从奔驰车里走出来,不禁深有感触:“很多参加欧共体财长会议的官员,就是坐奥迪。他们怎么能说你们是发展中国家呢?你们中国真的穷吗?”

文章接着说:

如何回答这位杨先生?其实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发展中国家),所以要改革开放。不过,我们好像很有钱,还是坐车吧。对于有些人来说,怎么会有贫穷的痕迹呢?过去说“县委书记的帆布帐篷,公社书记的13O ',大队书记的余”(机器广泛使用,早已成为过去,青鸟早已飞入穷乡僻壤,奔驰也在大街小巷驰骋)。难怪外国人会想:

你们真的很穷。

......每一个有一点理智和一点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永远记住,我们的财产根本经不起挥霍。只要看看全国有100多名大学生少年因为家境贫寒而失学的严酷现实,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蓝鸟”驰骋,“奔驰”驰骋,恐怕我们看的太少了,“帆布篷”和“一三O”可能在我们脑海里还是有印象的。作者将这些画面一一描绘,为最后的谆谆忠告添砖加瓦。

3.形象是感性的。

图像更容易表达感情。形象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因此新闻评论在借用一个形象作比喻或直接描绘一个形象时,要注意其感情色彩,使形象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当我们阅读毛泽东的政治评论时,我们会发现他总是把人民比作宋武、孙武空,把帝国主义比作妖精、野兽、纸老虎,把*比作狗、粪坑、屎堆。他还把*的内部矛盾比作斗狗,说这是“一场特别有趣的大狗和小狗之间的争斗,一个小小的缺口,一个又痛又痒的矛盾”。这个比喻生动幽默,感情色彩也很鲜明。

从毛泽东1949年写的散文《告别司徒雷登》中,我们可以学到如何用形象来推理。文中有比喻和对比,也有比喻语言的巧妙运用。请看他是如何描述美国政府向中国提供的所谓援助和救济的。文章说:

美国确实有科学技术,也有很多钱,但不在人民手里。

送是可以的,有条件的。什么条件?就是跟我走。北平天津上海的美国人撒点浮雕粉,看谁愿意弯腰捡起来。

“撒点浮雕粉”,“弯腰去捡”,一个“撒”,一个“弯腰”,形象地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和作者鲜明的态度。帝国主义者视自己为救世主。他们是来施舍的。他们在你身上撒了一些爽身粉。你想要捡起来吗?卑躬屈膝。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除非吃到“美味”,否则不会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评论可以通过图像进行推理,同时可以表明作者对事物的态度,表达作者的爱恨情仇。1925年3月24日,鲁迅在《北京报》副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士兵与苍蝇》的杂文。就像他自己后来说的:所谓勇士,指的是中山先生和民国元年前后死去,却被奴才们耻笑糟蹋的烈士;当然,苍蝇指的是奴才。请看他是如何论述的:

当一个士兵死了,苍蝇首先发现的是他的缺点和伤口。他们在营地里哭着喊着,感到自豪,比死去的士兵更英勇。但是士兵们已经死了,所以他们不再向他们挥手。结果苍蝇甚至对着营地大喊大叫,以为自己是神仙,因为他们的完整程度远在士兵之上。

的确,没有人发现苍蝇的缺点和伤口。

但是,有缺陷的士兵终究是士兵,完美的苍蝇终究只是苍蝇。

去吧,苍蝇们!虽然你有翅膀,但你仍然可以露营,你永远也不会超越士兵,你们这些虫子!

辛辣有力的讽刺,生动贴切的形象,作者的爱恨情仇清晰地跃然纸上。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2007年公务员备考辅导:申论的论述语言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