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公务员申论范文:大学生就业问题
当“天赐魅力之子”遭遇无法毕业的窘境。
《人民日报》近日报道并分析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明考”的新闻,大批单科不及格的毕业生被降级,无法参加工作。对此,学生认为学校平时疏于管理,应承担管理不严的责任;学校认为,学生应该自己找原因,不及格的人应该继续学习,直到考上为止。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天之骄子”也遇到了没有资格毕业的窘境。严酷的现实拷问着我们经典的高考制度、学习方式、教育模式、就业观念。
学生们通过了艰苦的考试,进入了高等院校。为了什么?当然,传道授业解惑是为了学习知识,将来报效国家。但实事求是地说,基于现实的制度,很多学生只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的人可以不择手段,或者不想好好学习,在学校呆几年,只要拿到毕业证。我们不能过分责备学生。改变自己的命运是人之常情。如果有机会,一个人不努力也能成功。谁不会去抢呢?要求一个人自律,遵守社会的公平秩序,很难,也很不靠谱。只有制度设计牢牢固定公平,公平才能成为常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教育部门不妨学习一下国外一些学校实行的“宽进严出”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所谓“宽大”,就是允许有志向、有条件的学生通过各种考试,进入不同类型的学校。我们的高考看起来很公平,但还是有很多孩子上不了学,因为需要上学的人太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东西南北差异巨大——有的家庭贫困,有的分数受阻,有的教育制度不公平。有的孩子去民办院校、自考院校、成人院校、远程教育等机构学习,也受到机构歧视。教育体制改革缓慢,导致一年一度的高考依然成为“一考定终身”的命运考试,依然牵动着所有人的心。那么,我们能否多打开一些大门,多创造一些公平的机会,少一些不公平的倾斜,少一些歧视性的政策和偏见,让大多数希望上学的孩子通过“拓宽”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学习梦想呢?
所谓“严教”,就是要严把教学质量关,不能让次品离开学校。目前高等教育的时间多为大专三年,本科四年,研究生两到三年。在许多学校,被大学录取的学生可以在有或没有保险箱的情况下毕业。这和国外的一些大学有着巨大的区别。其实学生考上大学只是第一步。只有通过努力的学习和研究,他们才能获得完美的学分,才能正式完成学业。不客气的说,现在一些所谓的大学,课程设置非常不合理。原本只需两年的课程不得不延迟到四年。结果学生学了一年,到处着急找工作。“燕楚”在很多地方只是个幌子。真的很佩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敢于对不合格的毕业生说“不”。如果学生四年不能毕业,那就要五六年。在教育制度相对成熟的地方,“严教”是常态。
我国高校有自考,其实是“宽进严出”的类型。这些学校其实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自考,而是通过全日制授课,最后通过全国统考取得文凭。国家应重视这类学校的试验和实践,给予政策支持,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教育部门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也应该思考这个问题。他们能看得更远吗?
位律师回复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