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清热药,第1张

中药药理学:清热药,第2张

以清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的属性是寒凉。根据“热则寒”的治疗原则,这些药物主要用于各种热证。所谓热证,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不仅指体温升高引起的发热,还泛指虽然体温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患者常出现一些热证症状,如口干、咽干、面红、目赤、便溏、小便短赤、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脉数等,都属于热证范畴。

热证根据发生的部位、性质和严重程度可分为表热证和里热证。表热证的特征是发热,但有时恶寒。有表证者,宜用解表药。内热的证候就不一样了。它是由外邪或内郁引起内热的一种证候。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恶热、口渴、心烦口苦、气短、小便短赤、便秘、腹胀、苔黄脉红,甚至谵妄发狂。

内热证按其性质可分为实热和虚热两种类型,实热又可进一步分为各种类型,如能热证、血热证、湿热证和热毒疮证。根据清热药的不同种类和药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以下六类:

清热火药:此类药物因其“寒凉泻火”的特性,主要用于清气、分实热。常用药物有膏药、知母、栀子等。白虎汤是其代表方剂。

清热凉血药:主要用于清血实热。所谓“血热”,是指热病(相当于传染病或败血症的极晚期)中的发热、烦躁、谵妄、皮肤斑疹(皮下出血)、腹泻、吐血、便血等并发症,以及“血热疹”引起的其他出血性疾病。这种药可以通过其清热作用达到凉血的目的。常用药物有犀角、生地、玄参等。犀角地黄汤是其代表方剂。

清热利湿的药物:湿邪侵入人体而引起的发热称为湿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身重而痛、胃脘胀满、小便短赤、大便稀溏、舌苔黄腻等。由于这类药物既能清热燥湿,又有部分药物还具有解毒作用,所以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证。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等。香连丸是治疗胃湿热的代表,支子白皮汤是治疗湿热黄疸的代表。

清热解毒之毒:这里的毒是指热盛引起的“火毒”或“热毒”,相当于传染病引起的高热及伴随的病理变化,包括各种毒性反应。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疮、肺痈、肠痈等。)、痢疾和一些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日本脑炎等。)都属于热毒范畴。由于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所以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热毒证。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薄公英等。五味消毒饮是其代表方剂之一。

虚热清药:所谓虚热,理论上是指阴阳气血亏虚引起的发热,但通常是指热邪伤阴引起的热证。如湿热后期(相当于急性传染病),阴虚发热的症状如口干咽燥、夜热早凉、发热无汗,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结核等)引起的午后发热、颧红盗汗、骨蒸乏力、慢性进行性消瘦等症状。)均为该类药物的适应症。常用药物有地骨皮、柴胡等。青蒿鳖甲汤是其代表方剂之一。

清热明目药:能清肝热或疏风热,主治风热所致眼疾的药物称为清热明目药,常用于肝火上扰所致的眼疾。代表药物有决明子、青葙子、河蟹等。常用方剂有青葙汤、顾靖龙胆散等。

关于这些药物的药理作用,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往往将清热解毒等同于抗菌作用,将清热解毒药物与抗生素相提并论。但从目前大量的实验研究来看,还没有发现一种体内外抗菌作用强的中草药用于临床。相反,有些中草药虽然抗菌作用不强,但对很多感染性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所以仅用抗菌作用来解释这类药物的作用是不够全面的。近年来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人们认为这些药物的主要作用可能是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呈现广泛的药理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的主要功能概括如下:

(1)抗菌作用。这些药物大多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其抗菌范围和强度不同,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连、大蒜、金荞麦、知母、赤芍、鱼腥草等。,对抗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和革兰氏阴性菌(如伤寒)另外,黄连、黄柏、黄芩、蒲公英、牛蒡子、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生地、紫草等。对多种皮肤真菌(如紫色毛癣菌、许氏黄萎病菌、铁锈色黄孢菌等)也有效。).目前,抗菌活性成分为癸酰乙醛(鱼腥草。)、β,β-二甲基丙烯酰基紫草素(紫草)。),穿心莲内酯(穿心莲。)、秦皮甲素(白头翁。)、黄连素(黄连和黄柏)等。考试网站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清热药的抗菌作用与临床疗效并不一致。比如穿心莲的水溶性黄酮类物质,在体外有抗菌作用,但临床疗效很差。相反,穿心莲的内酯部分虽然在体外没有抗菌作用,但在临床上是有效的。可见,仅仅以抗菌作用来衡量清热药的效果是不够的。事实上,很多实验研究发现,很多清热药虽然抗菌作用不强,但解毒作用明显。微生物毒素是引起感染性疾病各种症状和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用中药治疗微生物感染,往往可以看到毒血症状的迅速改善。实验表明,牡丹皮、知母、黄连等。能在无抑菌作用的浓度下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的形成,使细菌的毒力减弱,从而减少对组织的损伤。

(2)抗病毒作用:体外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金银花、连翘、鱼腥草、贯众、黄芩、大青叶、赤芍、板蓝根、黄柏、牡丹皮等。能抑制甲型流感病毒;金银花、射干、贯众等。对孤儿病毒(ECHO11)也有抑制作用。此外,蒲公英、鱼腥草、穿心莲、野菊花也能延缓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这类药物可影响免疫功能的不同方面,许多清热药可促进免疫功能。如黄连、黄连素、黄芩、穿心莲、野菊花、石膏等。能增强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鱼腥草能增加体内备解素的浓度,从而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蒲公英、大蒜、黄连、黄芩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率。黄芩苷、黄连和牡丹皮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敏反应。

(4)解热作用:犀角、膏药、知母、玄参、赤芍、紫草、地骨皮、金银花、大青叶等。对动物实验性发热模型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临床上观察到该类药物对发热患者的降温作用与解表药不同,大多退热而无明显出汗。

(5)抗炎作用:急性炎症是热证的主要表现,是急性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很多清热药对实验性炎症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连翘可以抑制炎症渗出,黄连可以加速炎症消退,黄芩可以对抗过敏反应的炎症。临床上该类药物在治疗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这也与抗炎作用密切相关。

(6)其他作用:实验表明,牛黄、栀子、黄芩、牡丹皮有明显的镇静或抗惊厥作用。此外,生地、牛黄有强心作用,黄芩、牡丹皮有降压作用,金银花有止血作用,山豆根、紫草、蒲公英有抗肿瘤作用,白头翁、黄连有抗阿米巴作用。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药药理学:清热药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