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有多艰难就有多必要

课改,有多艰难就有多必要,第1张

课改,有多艰难就有多必要,第2张

这几天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这源于一个多月前的一次学习。
2008年10月11日、12日、13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在深圳举办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并聆听了中学刘金玉副校长和杜郎口中学高副校长的报告。两所学校的教改经验引起了我的深思,写在这里和同行交流。
虽然广东作为第一个高中新课改实验省,于2004年启动了高中新课改,每个高中教师都参加了新课程培训,接触了新课程理念,但有多少教师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新课程理念,并在教学中付诸实践呢?有多少老师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有多少老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有多少老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多少老师能在考试中平等对待好学生和坏学生?作为年级主任,我什么时候才能不再听到班主任和班主任抱怨学生不爱学习,上课捣乱,打瞌睡?我什么时候才能不再听到班主任和班主任抱怨为什么班里那么多“坏学生”?两位校长的发言似乎给了我问题的答案。
和往常一样,学成归来后,我照例召开了校内学习交流会。我就杨司和杜郎口改革的成功经验做了发言,希望在这个年级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虽然我发言时非常激动,但我认为我已经找到了杨司成功的道路,我相信会后会有很多老师来找我要相关材料。但像往常一样,会后没有老师来和我讨论“杨司和杜郎口现象”,也没有班级有进行教改实验的愿望。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这次交流会似乎和之前的新课程培训没什么区别。高考压力大,经不起折腾。这是我们老师的真实想法。由此,我想起刘金玉副校长在报告中提到的:当年,他们的校长蔡林森为了进行改革,背水一战,不肯向老师投降,为改革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了改革,蔡林森校长像个“鬼”一样在教学区转悠,看谁还在和学生上课说话。在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下,任何改革都会面临巨大的阻力。在现阶段,如果校长没有崇高的教育信念,如果校长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教师就很难有改革的激情。我们的教室还是老教室,我们的课程还是老课程,我们的教育还是老教育。
走进教室,你会发现老师声嘶力竭:为了把一个问题解释清楚,不惜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对于一个知识点,他要求学生在课本和辅导材料上画来画去,在黑板上写来擦掉,以便明确一个问题的各种解法。走进班级,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学生:认真听课的,打瞌睡的,看课外书的,偷听MP3的,东张西望的。老师太忙,没时间照顾学生;学生无所事事,坐在凳子上思考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他们是如此的无所事事,以至于他们不得不计划课后在哪里做整件事来找乐子。看到有老师来听课,学生们终于欢呼起来,和老师一起上完剩下的课。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的声音很大,师生配合的很好。听完课,上课的老师会虚心问你对这节课的看法。这门课怎么样了?知识点是否有遗漏,解释是否清晰?课后,上课的老师从来不问这个班的学生过得怎么样。我们为谁办学?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为了谁?由此,我想起了高副校长在报告中提到的:老师讲得疯疯癫癫,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如果老师本身没有解放,怎么会有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呢?如果老师的角色不改变,学生如何有机会出镜?上课没机会出现,学生怎么学?如果你找不到学习的动力,你班上的“坏学生”就会越来越多!
这几天,经过不断的沟通,终于有两个班的老师愿意尝试“学习外国思想”的教学改革。但闻讯而来的学生又不情愿了,说拿他们当“小白鼠”做实验,对他们不公平。这让我再次意识到课改的艰难。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尝试“先学后教”,老师却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只能尴尬地叫他们“这位同学”“那位同学”。然而,这让我进一步相信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课改,有多艰难就有多必要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