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

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第1张

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第2张

进入21世纪,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已经成为制约建筑市场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程建设领域的一切改革都需要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配合,现在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中国加入WTO的步伐正在加快,海外同行的进入威胁要求中国经济领域遵守国际经济一体化规则,工程造价管理应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这些都必然要求对我国的计价模式进行大的改革,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一、建筑市场改革的突破点——工程造价管理改革
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进行了多次改革,从不同角度看收效甚微,但并未对真正构建成熟的建筑(以下简称建筑)市场起到根本性的催化作用。这些大的突破点可以统计为:工程招投标制度、项目法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工程合同管理制等。虽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起到了塑造建筑市场硬件的作用,但并没有触及建筑市场和工程造价管理的灵魂。建设领域的有识之士一致认为,任何缺乏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建设体制改革都是不成熟的改革。这是因为价格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解决自身经济问题最成功的手段,价格是市场机制中组织经济活动的灵魂。价格的作用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传递生产和消费的信息,即供求平衡;
2。提供激励,以更少的成果获得更高的价值,即鼓励各种创新(技术、机制、管理等。);
3。决定收入的分配。
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不包含工程造价改革的建筑市场建设方案都是不完善的方案,或者可能导致失败。目前我们看到的建设领域的一些改革方案,就是那些功利性很强的方案。遇到粗制滥造的工程,就谈质检,谈施工监理。在设计中遇到问题时,要非常重视设计审核;当我们遇到招投标腐败时,要重点关注所谓的招标代理制;遇到拖欠工程款的问题,你会把重点放在合同管理和工程担保上,却从来不谈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或者只是在一些重要的报道中忽略。我们不能说上述工作不重要,但这些零敲碎打的措施显然被认为是治标不治本。众所周知,治本之策是改革项目成本管理。但可能是因为工程造价管理改革难度太大,建设领域的领导大多不愿意碰。
为什么工程价格机制是建筑市场最重要的机制?
1。真正以市场为导向的价格机制通过价值规律发挥作用。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正在自发调节建筑市场的供求关系。如果工程价格真正市场化,将有可能自发调节建筑市场的供求关系,有可能通过企业的成长、破产、退出来维持建筑市场的供给(施工企业)和需求(投资业主)的平衡。一些低效企业(国有企业或其他经济属性的企业)可能会通过破产或转产等方式被迫退出建筑市场,一些高效创新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将成为中国建筑。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工程价格机制是半管制的,通过“量价结合”的固定预算制度实施,即以定额计价(或公布价格信息和指数调整)。这种价格机制虽然没有“政府指导价”的法律依据,但却通过一系列关于工程造价管理的政府规范性文件,披上了“政府指导价”的实际外衣。这种工程价格管理机制无法达到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建筑市场供求关系的目的,而且由于定额水平相对较高(符合一般国有企业的水平),工程价格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空,使得新的供给(建筑企业)不断扩大,加剧了建筑市场的竞争。
2。真正市场化的价格机制通过竞争压低价格,迫使建筑安装企业采取一切措施提高竞争力。这包括各种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使自己与竞争对手相比更具竞争力,迫使他们退出,从而相对缓和建筑市场的竞争,为建筑业实施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提供机会。而管制价格无法实现这一功能,因为管制价格是扭曲的市场信息,这种不真实的价格信息必然导致竞争中不正当手段的滋生。
3。真正市场化的价格,真的是迫使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退出建筑市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国企效率低多是因为负担过重,导致成本较高。而管理的效率和技术设备的优势,是一般小型建筑企业(承包商等)难以比拟的。).目前工程价格难以放开的最重要因素是政府担心一旦放开,大部分大中型国企难以承受,被迫倒闭。但目前这种担心已经被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逐渐抵消。事实上,大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仍然是当前建筑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它们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特别是在技术、管理和设备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4。在当前建筑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放开工程价格必然导致工程价格水平的整体下降。价格下跌是否导致部分承包商为了追求利润而偷工减料,从而进一步降低工程质量。这是政府担心的另一个问题。大多数业内人士都有这种担忧,但经济学家认为,价格下降不是质量差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企业追求更高利润的本性。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的建设监理制和质量问题终身追究制,从理论上堵住了承包商偷工减料、低价牟利的可能,不能以低价必然导致工程质量差为借口,阻碍工程造价管理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明确指出,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已经成为制约建筑市场发展的瓶颈,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方向——市场化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为什么要市场化?其实一句话就能回答& # 0;�因为|来源|考试|大|我国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是市场化的,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不能脱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那什么叫市场化?市场化改革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改革。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是建立工程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最终目标。
现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有一个现象。市场在形成工程价格时,往往会转向定额是否必要的问题,所以我们谈定额的重要性。既然配额取消不了,价格也放不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配额的特殊性——量价结合。定额的本义是消耗的标准,条件是一定的环境背景、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具体的施工方案。但上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价格长期被人为固化。为了简化计价工作,定额管理部门将定额与价格相匹配,形成了“量价结合”的定额。
市场化的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并不反对定额中的消耗标准部分,而是把价格固化在定额中,形成固定单价。相反,大多数业内人士和经济学家对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定额制度高度赞赏,认为它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有价值的造价信息,可以为政府、业主控制投资、承包商控制工程造价提供重要依据。但定额是有价的,大部分招标项目实行标底评标制,标底按照量价结合的定额编制。如果低于或高于标底一定程度,就是废标,从而变相控制工程价格,产生一系列弊端。
所以,现在最迫切的任务是把配额数量和价格分开,让消费成为国家标准,价格成为市场信息。不管价格如何,都要对额度进行管理。关于消耗,我们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要认真制定统计样本,认真取样编制,使我们的定额消耗标准真正符合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符合当今知识时代的要求,反映我国实际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市场化的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实际上需要实现计价模式的根本转变。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