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归类部分各题型考试内容、考点及分值分布

商品归类部分各题型考试内容、考点及分值分布,第1张

商品归类部分各题型考试内容、考点及分值分布,第2张

商品分类部分的试题有单选、多选、判断题、搜码等,其中搜码部分最为重要。以下三个问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题作为第一组,搜索代码部分作为第二组,分别分析考点和分数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的考点
从表1l-4可以看出,第一组题型的重点集中在对分类通则的理解和掌握上,其中第二组分类通则出现的频率集中在考生是否掌握了具有对应完整品基本特征的不完整品的判断标准。因此,要求考生不仅要正确运用分类通则完成搜码操作,还要清楚准确地理解分类通则的逐项规定。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允许考生带进考场的《进出口商品名称及代码》,不再附有《归类总规则》的规定,意味着对归类总规则的考察在增加。考生要加强对分类通则的学习。除了试图准确描述一般分类规则的要点之外,他们还应该知道一般分类规则在什么情况下会被滥用,避免对一般分类规则的误解。
1。分类通则1的主要考点
(1)类目、章、分章标题的作用;
(2)条目分句、类注、章注在分类中的法律地位;
(3)项目分类时分类依据的应用顺序。
比如1998年下半年的考试,上面(1)、(2)、(3)提到的要点都是用单项选择题来考查的。
2。《归类总规则》主要考点2
(1)扩大品目规定所列商品范围的条件。比如,不完全产品的价值至少达到完全产品价值的60%时,才可以按照完全产品的含量进行分类,而且已经测试过多次(这个问题在1997年、1998年、2000年、2001年等的测试中都有考察。).
(2)标题规定中所列的可以扩大的货物类别。比如2003年的考试就用选择题考察了这个问题。
3。分类通则3的主要考点
(1)看似归入两项或两项以上商品的分类方法。比如2005年考试就用选择题考查了这个问题。
(2)三种方法的应用顺序。比如2005年的考试,这道题是用判断题的题型来考查的。
4。在一般分类规则4的主要试验场使用最相似方法的条件
。比如1998年上半年的考试,这道题是用单项选择题考查的。
5。货物包装和容器分类通则第5条的主要试验场所。比如2006年考试就用选择题考查了这个问题。
6。分类通则6的主要考点
规定了某一项下各等级子目的法律分类。例如,一般分类规则一至五经必要修改后,可适用于同一标题下的各级小标题;分目的比较只能在同一层次上进行,等等。
此外,进出口商品名称及编码的协调制度、结构的检验以及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海关管理也是这组试题的考点之一。因为分数不高,可以考《商品分类基础》、《商品分类对报关的要求》、《预分类制度》等。作为你应该知道的内容,以供参考。比如2006年的考试,以判断题的题型考察了坐标系子目和中国子目的理解程度。
表11-3历届全国报关员资格统一考试商品分类部分各项目分值比例(%)

表11-4历届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商品分类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考点分布

(二)检索代码考点
《进出口商品名称及代码》将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1大类97章(第77章为章空)。如表11-5所示:2006年全国报关员资格统一考试检索码部分试题分值及主要考点分布图,第二组试题的考查点主要包括商品知识的掌握、分类通用规则的运用、注释的掌握以及项、分项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编码部分问题的正确答案都受到对协调制度分类原则和排列结构的掌握程度的制约。既没有与商品知识无关的问题,也没有不受协调制度分类原则和排列结构影响的商品。因此,除了上述考点外,我们还在考察协调制度的分类原则、排列结构和分类操作程序。
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编码部分的考试重点。鉴于考点往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任何偏离某一点都可能导致错误答案,在下面的分析中,考点有时会相互交叉。因为另一个问题通常包含不止一个要点,所以武断地说在考什么也是有失偏颇的。另外,为了强调一般分类规则提供的分类依据要用在本级代码分类的末尾,即一般分类规则2 ~ 5只能用在类别子句和类、章注释不能解决分类的情况下。我们把类别分句和类、章注释作为独立的考点(不作为总分类规则1的考点,当然用总分类规则1作为这类考题的考点也是正确的)。此时不使用通则1作为分类依据(当然,使用通则1作为这类题目的分类依据也是正确的),使用通则6作为考点通常只有三种情况(副标题标注与类、章标注冲突;分项分类应使用总分类规则II ~ V提供的依据;与佛教的比较只能在同一层次上进行的规定相反)。因为是在分析以往试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所以提到的考点主要局限于以往考试中出现过的考点。希望能在这个共识下和考生讨论问题。
1。涉及商品知识的考点
既然搜码的对象是商品,那么在考试中考察关于商品的知识也就顺理成章了。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与商品知识相关的试题形式。
(1)可以按图分类的试题——同时考察对并列体系分类原则和排列结构的把握。【/br/】商品分类考题有时会涉及到进出口商品名称和代码中专门列出的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简单商品。看到商品名称就能根据地图正确分类。比如冻全鸡(1998年下半年第1名)、鲜桃(2000年第14名)、鲜脐橙(1999年上半年第2名)、冻虾(1999年上半年第1名)、冷三文鱼(1999年当然,这类题型在考查对商品理解的同时,重点考查考生对协调系统分类原则和排列结构的把握,而对商品的考查仅停留在常识的较低层次。考生要保证这类题的分数。
(2)只有在HS对商品的具体含义明确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分类的考题——同时也在考查对协调制度注释的理解。
考题中涉及的部分产品看似简单,也似乎是进出口商品名称及编码中所列的知名简单产品,但该产品在HS中有特定含义。这类试题所涉及的商品的具体含义往往是在注释中规定的。比如“冷冻熟甜玉米仁,用塑料袋包装(2001年商品分类测试第20项)”,当你第一次接触这个测试的时候,似乎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商品,但实际上,你可能不知道它在HS中属于哪一类。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甜玉米是协调系统中的蔬菜商品。请注意类似这个的考题,就是注意品类与中国人消费习惯不同的商品分类。另一个例子是:“浓度为95体积%的未改性乙醇(瓶装;500ml)(2000年《商品归类测验》第10项),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乙醇不是进出口商品名称和编码中的化学品(虽然其他化学纯的醇类是有机化学品),它和酒精在同一章中。再比如:“氧化镁(符合化学定义,非培养晶体,非光学元件)”(2001年第4号)。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氧化镁不是进出口商品名称和编码中的化学品(虽然其他化学纯氧化物几乎都是无机化学品),而是矿产品(第25章)。再如“罐装绿豆汤,以煮熟的绿豆为原料,加入糖,含固形物约35%(2005年商品分类检验第15项)”。解决这个测试的关键是明确绿豆在坐标系中是豆类蔬菜。
(3)只有抓住影响待分类商品的“关键特征”才能分类的试题。
商品分类考题有时会对商品的原料、成分含量、规格、原理、功能、用途等商品特性进行详细描述,以考察考生是否能掌握真正影响商品分类的特性。影响分类的“关键特征”对于不同的商品往往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考题的考点也会不一样。有些试题中给出的条件在分类时是有用的,但解题的关键一般是决定项目分类的条件。有时商品名称是分类的关键,例如:“玻璃纸板(由100%漂白化学木浆制成;300g/m2;规格为787×1092mm)(2001年商品分类测试第18号)”。只有当我们知道玻璃卡纸是铸涂纸(又称高光涂布纸)的俗称,是在铜基纸上涂布白色无机涂料加工而成的印刷纸,也就是只有搞清楚玻璃卡纸是不是无机涂布纸,才有可能找到它所属的物品。有时商品的规格尺寸是分类的关键,如:“印花机织物制成的方巾(边长60cm;按重量计算:50%棉,50%涤纶短纤维)(2001年商品分类检验第10项)”。由第62章注7可知,正方形或近似正方形的围巾或类似围巾的物品,如果每边小于60cm,应归类为手帕。有时商品的加工方法是分类的关键,例如:“方形桌布,涤纶短纤无纺布裁剪(110g/m2),塑料袋包装(2002年商品分类测试第16项)”。从XI类别的注释7可知,该物品的加工方式为切割,因此桌布不是成品,不能归类为桌布。有时商品的重量是分类的关键,例如:“密封塑料袋用于包装婴儿均质食品,配料为:牛肉30%(可以看到小块肉),胡萝卜65%,其他配料5%;净重500克(2002年商品分类检验第24项)”,从第四类中与均质食品相关的注释(第16章小标题注释1、第20章小标题注释1和2、第2l章第3章注释)可知,每种净重大于250克的均质食品,均按照对应的非均质食品进行分类。有时候商品的用途是分类的关键,比如:“丰田汽车用电动天窗(2006年报关考试第14号商品分类)”,是按照汽车零部件分类的。有时商品的功能是分类的关键,例如:“造纸工业用高砑光机(2001年商品分类试验第13号)”。商品是具有滚压功能的滚压机(从商品用途来看,是造纸工业使用的机器)。从第84章的注释2可知,它们应归入功能项目。有时商品所用的材质是分类的关键,例如:“腐蚀性流体用瓷制水龙头(莫氏硬度9以下的瓷制)”(2001年商品分类试验第16号)。参照第69章注2和第84章注1的解释,可以看出,第84章不包括任何由材料制成的机器或器具的陶瓷零件,此题目不能归入第84章机械零件。以上分析中提到,“关键特征”的考点都是受《协调制度》目录(主要是评论)规定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商品知识本身。
另外,有些试题会给出一些明显与分类无关的条件,比如产地、品牌等。,所以要注意避免这些因素对分类思路的影响和干扰。
(4)商品知识足够分类的试题。
有些分类题的难点是商品知识。即使涉及的问题是某个类目或小标题下的具体上市商品,没有商品知识也无法归类,更何况有时还不是上市商品。有的考题只包含商品名称,商品名称中隐含了与分类依据相关的考点。比如光端机(2002年商品分类测试第L项)、肉豆蔻(1997年商品分类测试第3项)、豆蔻(1999年下半年商品分类测试第19项)、没药(1999年下半年商品分类测试第29项)、大枣(2001年商品分类测试第14项)等。“福尔马林(1998年下半年第20号商品分类试题)”、“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颗粒(2005年报关考试第16号商品分类试题)”、“韩国大麦茶,由大麦焙炒、研磨而成,每10g装一纸袋,食用时随袋泡热水(2006年报关考试第6号商品分类试题)”等。试想一下,如果你不知道光端机是数字通信和光纤通信中的传输设备,肉豆蔻和小豆蔻是调味香料,没药是药用植物树脂,猴枣是动物体内的病理石,钴60是无机化学物质和非放射性同位素,福尔马林是有机化学物质甲醛的水溶液,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是乙烯的共聚物,大麦茶是咖啡替代品。怎么能分类呢?这些题的考查重点一定要包含在商品知识中。考生一定要重视商品知识的学习。
(5)用未列出的商品增加试题难度。
试题中涉及的部分项目在进出口商品名称及编码中没有列出,即属于未列出项目,增加了考试难度。比如“不锈钢制成的手柄(可用于多种机床)”(2001年商品分类测试的第12项),本题中的商品是一种未列出的机械零件,可用于多种机器,由于无法在任何一个条目或子目中列出,因此很难对其进行分类。试题中涉及到的一些项目在某个小标题中有列出,但是没有列出项目,分类起来非常困难。比如“高频放大器(2001年商品分类第24题)”和“船用舵机(2002年商品分类第12题)”都属于这种情况。对未列项商品范围的理解是基于对具体列项和一般列项商品范围的把握,所以这类题的考点不限于对应的未列项。
(6)涉及不同分类的类似商品的试题。
同类产品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一定的区别。正是这些差异决定了它们应该属于不同的代码,而这些差异正是考点所在。例如:“供食用的活珍珠鸡(重2公斤以上)(2002年商品分类检验第15号)”。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珍珠鸡和鸡是不同的家禽。知道这些,分类就不会错。再比如“水煮后冷冻的带壳对虾(1997年第1号商品分类测试)”和“水煮后冷冻的带壳对虾”。但去壳大虾和去壳大虾由于加工深度不同,区别属于两个篇章。前者属于品目16.05,后者属于品目03.06。再如:“无图首日封(无邮票)”和“有图首日封(无邮票)”,带有“卫”字样的商品应归入第四十八章纸制品;无“为”字的商品应归入第四十九章印刷品。再比如“镀金表壳自动上链机械表(2003年商品分类检验第7项)”和“镀金表壳自动上链机械表”。电镀和包边是有区别的,但前者属于品目91.02,后者属于品目91.01。只有真正了解不同品类同类产品的区别,才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商品归类部分各题型考试内容、考点及分值分布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