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写作技巧心得:公文的炼意与炼辞

秘书写作技巧心得:公文的炼意与炼辞,第1张

秘书写作技巧心得:公文的炼意与炼辞,第2张

公文的精意精言
——读《文心雕龙·融切》札记
公文的写作和其他文学创作一样,包含了个人(秘书)抽象思维活动和具体操作的全过程。它并不完全等同于古人所说的“形在河之上,心在渭阙之下”,是一种极富想象力的精神活动,也不是单纯的抄写、书写的文书工作,而是从立意到遣词造句的某种规范行为。或者作者在写作时提炼思路、删减文字的行为。这是刘勰在《文心雕龙·融》里说的。他虽然只是一般写作,但也适用于公文写作。
大部分写文章的人
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开始思考的时候,都要吃苦。”他们开始写的时候,会忍不住去想自己要写什么(官方文件也包括那些具体的例子),都浮现在脑海里。“苦”只是一部分。因为在“思考”之初,更多的是整体思考。想什么?这就是刘勰所担心的,即“意太长”、“字太繁”,或者“意为二”、“同字重复”。当然,写文章也会有很多问题。意思和文字无疑是最重要的,必须采取具体措施。《融切》举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并线拇指’的手指浪费在性上;附疣,形奢。“并列句和附句都出自庄子的并列句拇指,指的是脚的拇指和两个手指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手指,另一个手指生在手的拇指旁边,也就是常说的六根手指。疣是多余的肉,疣是小肿瘤。以上都是一个人身上多余的东西。”一义二义,义之分支,同语重句,文之疣。“足以证明文章中的重意、重言是多余的,必须融化。融,荣俗词,即熔金透火。就语用写作而言,是隐喻思想和意义的提炼。裁剪,也就是切割,包括对文本结构的规划和对词、短语、词组、句子的处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炼词。一份文件,无论是总结还是请求,都是从头到尾完成的。其实就是融化了作者完美的想法的最终结果。刘勰说:“规范本体即融,削浮词即切”,意思是使文章的中心内容贴切,把不必要的词句切得干干净净。通过融切,实现“荒*不生”“光明计划”。
两个
怎么融?如何达到炼意炼词的效果?《文心雕龙》提出的方法分两步:先“融”,再“切”。融前必有三道程序,这是刘勰在创作理论上独树一帜的“三精”法。
“很大胆的一笔,先标上三个标准:如果从头开始,就把感情设定为身体;如果是中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班级;如果你回到最后,你会做一个总结。“为了把顺序说清楚,这段话借用了《左传》中“始取终”、“中举权”、“馀归终”等句子,来表示一、二、三。
情感通常是指写作者的思想、感情、情绪或气质。“设情为体”中的“情”,一般仅限于作品的思想内容。对于其重要性,刘勰以《言情与文学经典》予以肯定。”设置”是计划和安排,“位置”是安排。作者在写作时,思想总是复杂的,正所谓“心有远虑,路有大爱”,“思想刚开始,文字在煎熬”。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头脑和内心的平衡必然要权衡轻重”。人的思想是活跃的,但作品内容的选取、顺序的安排、用词造句都不可能像音阶一样准确,所以要好好考虑。
关于文体,刘勰有时用来说明一篇文章的风格,有时也指一篇文章的体裁。他在《体性》中所说的“八体穷”、“八体反复动”,包括典雅、精密、传神等等,都属于风格范畴。“一个人的能力足以学文学,体系要端正”(《福慧》)中的“体”,指的是作品的体裁和体系。然而,他并不认为这两者是不相关的概念。曹丕说,“论要雅,书论要理”。刘勰继承和发展了曹的论点,认为“章句之作,概为雅也”,“书之动,明显也”,把文体和体裁并驾齐驱。公文的写作,体裁和风格,前者似乎更重要,所以要“把心情定在身上”。开头对主要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对内容进行加工,考虑书写的方向,上升、下降、平行,并根据这个方向选择相应的语言。只有书写方向准确,才能避免语言之间的不一致。请示、报告与请示、公告与通知、收件人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思想的处理和体裁的考虑。就一份公文而言,确实需要刻意融化。宋仁尼司说:“文章以制为先,精工次之;其制之失,虽大且吵,极为精进,不可谓杰作也。”明代陈洪谟也说:“莫问先于辨身,身正而后意正而学之,精神一致,言饰。”以上是笔者的经历。在设置情感和立场的基础上,刘勰又补充了其他两个标准,使之更加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
“三标”的第二步是“通盘考虑”。刘勰的故事有很多内涵,有典故,有事例,有材料,还有一些古语。“喜欢一个人,是以相近的意思为故事依据的人,帮助过去证明现在”是指他用自己的语言构思文本,同时借用典故和事实来解释难以理解的意思,引用古语来证实和丰富文本中的论点。如果说体裁在一般文体作品中非常重要,那么在公文中则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学作品,如诗歌和小说,强调情感以感动人。为了表达“情感”,可以用各种写作手法进行深度描写。公文写作是有原因的,是为了传达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发布法令法规,请示和回答问题,汇报情况,交流经验。事实和材料缺一不可,一定要根据作者和文章接受者的意图和要求来选择。并确保其准确性。《文心雕龙》说:“正者为髓”,“正者为明”,都反复强调和说明了这个道理。
写作中如何使用“物”?有两个关键点。第一,准确选择“品类”。写公文的时候,桌上可能有大量的例子、材料、数据,并不意味着可以全部纳入正文。秘书一定要根据公文意图,精挑细选,去伪存真,决不能随意来。如刘勰所言,“高价取物”最终会达到“故事得其所需,虽小成就”的效果。
二、“事”的准确性。由于公文是代表机关单位发表的声明,事关全局,必须经得起客观检验。“物”是基础和依据。不仅不能容忍虚构,任何夸大和掩饰都是禁忌。不能“漏掉意思”,但一定要“用意思描述事物”。刘勰非常重视这一点,在《文心雕龙》的各种文章中多次提到。明贞道:“取物必验。”在右边,它说,“一切都是美好的,当它清晰的时候。”经典之书提到了经典作品的六个基本特征。第三点是例证有真无假,所谓“物信而不生。”官方文件中引用的事例、数据、引文,一定要逐一认真核实,确保其真实性。在古代,不当使用“物”的例子可谓屡见不鲜,甚至出现在一些大学者的著作中。曹植《报给孔樟树》曰:“昔葛之乐,千人传唱,听众相和。”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也引用了这个典故。“弹着唐朝的舞,听着田歌的歌,千人一唱,和而不同”其实只有三个人听了田歌的歌。苏东坡《两疏赞》曰:“孝兴,以法治民,杀盖、韩、杨,盖三良臣,君子怜之,而抖落之,使其只知小区域,不骄不躁。”据查,二叔出位时三人都活着。宋代诗人洪迈婉转地批评了这位伟大的诗人。"发表评论时,你必须引用事实,你可以传递信息."“方二去了,他们三个都平安无事,却足以传话?”
准确的选“事”和准确的“事”相辅相成,在公文写作中缺一不可。
“总结单词给出重点”是三个标准的第三步。“措”有摄取、聚集之意,辅以“突出”。它的范围不仅指思考单词,还包括使用简洁的词汇。词是文章的基础,刘勰说:“夫人之言,以词为基,句成章,章成章。篇章精彩,篇章无瑕:篇章精彩,句子无瑕;句子清晰英文,单词没有错;不循真理,就知道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清月优秀的遣词造句。在公文写作中,这一方面尤为重要。因为篇幅有限,不像小说等讨论类文章,可以自由描述和发挥,选词要简洁、精准。在《文心雕龙》中,致力于应用文写作的秘书陈述“万物立体,精华必不可少,字义短,句意短,长句有碍”。这段话完美的说明了“总结文字”和“突出重点”的作用。
从“三标”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刘勰对写作前期的准备工作相当熟悉,三者的发展步骤也是有条不紊。主旨的确立,材料的安排,用词的选择,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这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就是融炼的中心。【/br/】“三标”所有工作完成后,立即开始正式写作。于是,刘勰马上说:“于是,舒华传播了真理,贡献了一些杂文”。这句话里的“那么”字很重要,很清楚的表现了美好的形式和真实的内容之间的配合。思想感情原貌的表达,只能在设定了“三个标准”的前提下进行。没有“三个标准”就没有文章,没有足够的提炼就写不出好文章。
三篇
文章写完后,认真的作者,无一例外,都要在“三个标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认真的讨论,认真的推敲,修改。这是落实刘勰提出的切法,或者说提炼文字。有些人虽然能一举写出文章,但不一定是自然的、优秀的作品。即使是像李白、王波那样的人才,他们的诗歌也有疏漏之处。在这方面,公文的具体要求与文学作品完全不同。它们不仅要准确、清晰、生动、形象,还要简洁、精炼。所以,炼词这个环节可以说是秘书的基本功。那么,如何对文章执法呢?切割标准是什么?刘勰在《融切》一文中说:“故立三标,论第二句:句可切,可见其疏;字不可减,但密为人知。”在这里,疏和密是对称的,疏就是不严和遗漏;它严密而细致。官方文件要经过严格的社会审查。解读政策,调整关系,汇报情况,下达指示,一字之差,牵动全局。民间有句谚语,“一言入公门,九头牛也拽不出来”,形象地说明了公文的遣词造句一定要慎重,切法的运用更是重要。
对于刘勰削法的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削”和“减”两个字上,是不完整的。《融切》特别提到了与此相关的复杂而细微的问题。“这是语言的精髓,但它是一个非常微小的主体: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主体。”这里的繁与简不仅仅指字数,还包括句子的长度。从他对《西河》作家谢艾、王绩的评价来看,他已经把它上升到文章风格这样一个高度,认为这和作者的性格、才华、气质有关。风格不是简单天生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影响都能促使作者形成自己的风格。风格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的。所以《体性》中说“八体相近,一能取长补短”。八式是刘总结的八种创作风格,即雅、远、精、显、繁、丽、奇、淡。通过他的接触和开导,平日里枯燥、费力的文剪工作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刘勰一篇文章的繁与简,和一篇文章的长与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他说“义典恢弘,文约优美”,但这并不是说一篇文章越短越好,或者越长越臭,而是作者个人才华形成的风格。文章的复杂程度是有客观标准的。“美锦衣,短小适中,虽玩其色,不如一个头领。”不能因为欣赏它漂亮的颜色就把领子和袖子放大。如果是“繁而不删”或“微而无益”的话,那就是“练而切,悟而繁而微”。按照他的想法,写文章要达到“留字但留”、“表意不同”、“删一章成两句”的目的。也可以“两句话套用一章”。
在这方面,中国古代公文中有很多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朱元璋的奏章,明朝刑部尚书如写的,近两万字,我看了16500字还不知道说什么。而汉高祖刘邦写《入关》,只有一百个十字。面对当时群雄争霸、胜负难料、社会混乱、人心观望的局面,起到了极好的稳定局势、稳定民心的作用,对西汉王朝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现代公文中,像茹这样向上的文体并不多见,这是公文写作的一种进步。同时也是由于社会对公文的重视和期待,以及国家不断倡导改革文风。为了写好公文,融切论值得我们重视。
一般来说,任何文章或公文都应具备三个特点,即毛泽东所说的“准确、生动、形象”。准确判断和推理概念,引用和验证名言和材料,基本都是练习思路。鲜明生动与文章的字、词、章、句有关,当然也与文章的繁简、长短有关,这是需要切法解决的问题。
要写好一篇文献,就像刘勰说的“与万物立体,重于本质,但一点意思就等于没有意思,一句话长了就等于碍事。”切词是关键。除了知道公文写作的要领和规律外,写作前后至少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使用难懂和陌生的词汇。公文里有具体的对象、决定、决议、通知、通告,直接面向群众,让大家看得懂,看得顺。正文中收录一两个较难的词,必然会影响阅读和理解,最终影响其发表的效果。梁代学者沈约说:“文章要遵循三变:易见事,一是也;易读,二也;易读,三也”。刘勰在《练字》中讲得更精彩。“今日奇言,震群句;三人有见识,便成妖。”一些时髦的词语,群众不熟悉的,不要写进正式文件。2.少用修饰词。鲁迅的《写作秘诀》里说,写文章要“真诚,要有装饰,少做作,不卖弄”。公文要真实,一个是一个,一个是两个,过多的形容词和装饰性词语未必能增加文采,反而不利于说明事情,甚至会淡化原意,降低其应有的透明度,失去公文的权威性。这也是和文风有关的问题。所以文章要力求简洁,避免华丽、华丽、辞藻。两千年前,教育家孔子就提倡写文章“言不过言”。宋代诗人司马光是这样解释的:“词不过是词,明明足以传达意思,才可以停下来,与汉语词无关。”文章在国内不难,难在质量,这是真理。3.慎用长句。文章由句子组成,包括长句和短句。然而,不同文体在句式选择上存在差异。为了论证和分析科学论文,经常使用复合句和多重长句。公文要明快,易读,易懂,易记,短句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慎用长句并不总是排他的,但正如智者王世贞所说:“长短不一,节奏不一。”。
古今学者对练词的重要性都很重视,有很多本质性的论述。魏文所语曰:“必无赘章,章无赘句,句无赘词,不可不和。”如何删除文中的“多余”二字?鲁迅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完至少看两遍,尽量删去不必要的字、句、段,这是不可惜的”。(北斗杂志答疑)前人的这些经验,可以说是深得刘治国之法的要义。
“融切”是《文心雕龙》五十篇之L,是刘勰人品论的一部分。在讨论仲裁的时候,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理解,还要看到他关于写作的一系列论述。在不同的章节中,刘勰分别阐述了文章的立意、布局、修辞、章句、练词、论证、说理等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对作者的道德修养与写作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分析。他认为写文章不能只讲华丽的外表而不考虑实际的内心。因此,要注意加强思想锻炼,升华精神境界,提高写作质量。说到写文章,他认为要多读、多读、多写,多积累知识和生活。“积累学习储室,以理学人,以穷照充实才情,以穷照读书读书,以文字驯服表达。”是指通过学习、掌握知识、储存材料、观察事物、理解事物的情态来培养运用语言的技能。总而言之,要处理好天赋和学习的关系。关于才能和学习,虽然刘勰经常提到,才能是一种才能,但他强调的是学习的重要性。他说:“文章是学来的,只有天赋,才能从内部来,才能从外部来学。”“只有当他们是冠军时,他们才能作为助手学习。”反复说明学习的重要性。言简意赅是写作的基本手段之一。写一般文章和写公文是一样的。不能只靠一点小聪明,或者像赌博一样碰运气。你必须努力学习,熟悉写作方法,才能写出“干净结实,文笔辉煌”的好文章。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秘书写作技巧心得:公文的炼意与炼辞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