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何时才能不再“痛”

癌症患者何时才能不再“痛”,第1张

癌症患者何时才能不再“痛”,第2张

据统计,我国每天有数百万人遭受癌痛,其中30%-45%为中重度疼痛。癌痛不仅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还降低了患者的食欲。而且影响患者的睡眠,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尤其是强烈的持续性疼痛,会让部分患者“生不如死”。事实上,疼痛也是许多癌症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市邮政局刘副局长的母亲患宫颈癌。因为年龄原因,她一直在服用中草药进行治疗。最近她总说自己小腹剧痛,每天都有好几次。就在她开始给医院注射止痛药哌替啶之后。疼痛会减轻,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腹痛难忍时需要每天注射3-4次哌替啶,镇痛效果不如以前。她有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后来家属将其转到了市肿瘤医院,经过止痛治疗,老太太的疼痛得到了缓解。精神状态和饮食状况也有所改善。

据统计,我国每天有数百万人遭受癌痛,其中30%-45%为中重度疼痛。癌痛不仅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还降低了患者的食欲。而且影响患者的睡眠,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尤其是强烈的持续性疼痛,会让部分患者“生不如死”。事实上,疼痛也是许多癌症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因为癌痛经常让病人睡不着。人类可以忍受饥饿。但是我不能忍受不睡觉。长期的折磨会让癌症患者在痛苦中死去。

临床上,肿瘤科医生发现癌痛治疗主要存在四个误区。

误区1:哌替啶被广泛用于治疗癌症晚期患者的疼痛。国内很多医生习惯用哌替啶止痛。殊不知,这种做法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近年来,国际疼痛研究协会的数据表明,哌替啶对恶性肿瘤的疼痛缓解没有作用,正确的做法是使用吗啡缓解疼痛。主要原因如下:哌替啶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它在人体内产生一种叫做去甲哌替啶的有毒代谢物,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代谢缓慢,半衰期长。频繁应用会导致药物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产生震颤、惊厥、癫痫发作等严重的神经毒性症状。另一方面,注射哌替啶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迅速上升,容易产生“得意忘形”的感觉,这是药物容易产生危害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20年中,发达国家已经从治疗癌症疼痛的药物中消除了哌替啶。国内专家指出,哌替啶不宜长期用于慢性癌痛的治疗。对于各种肿瘤的癌痛(尤其是中晚期癌症),吗啡是首选的镇痛药物,因为吗啡的镇痛作用比哌替啶强10倍。且毒副作用不到哌替啶的一半。

误区二:我宁愿忍受疼痛,也不愿使用吗啡,因为害怕药物成瘾。长期非医疗用药称为药物滥用,药物滥用后可形成耐受性和依赖性。恶性肿瘤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治疗疼痛,不属于滥用药物后成瘾。只要用药合理,吗啡等阿片类药物的耐受率可以降到最低。

误区3:吗啡使用不当。吗啡注射只能皮下注射,不能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因为后两种方法可以对吗啡形成快速耐受,很快就会出现耐药性。不同剂型的吗啡给药后效果不同。注射最快,一般10-30分钟见效。速释吗啡半小时内起效,缓释吗啡需要几个小时才能起效。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设计用药时间和方式。需要提醒的是,吗啡可引起便秘,必要时可同时使用泻药。

误区四:用药后仍有疼痛感,立即换药。需要掌握第一次给药的剂量和时间,加大吗啡的剂量以达到第一次给药的效果。不能轻易认为药物无效,必须严格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给药,保证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浓度。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三阶梯药物疗法作为治疗癌症和其他恶性肿瘤疼痛的首选。轻度疼痛可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治疗,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止痛药、芬必得等。中度疼痛是在既往药物基础上加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右丙氧酚等。对于剧烈疼痛,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加用吗啡、芬太尼、美沙酮等强效阿片类药物。所有药物都应在肿瘤专家的指导下使用。只要止痛药选择得当,“让癌痛患者无痛”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癌症患者何时才能不再“痛”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