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第1张

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第2张

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外渗是输液后常见的现象。为了探讨输液外渗的常见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率,减轻再次穿刺带来的痛苦,增加护士的工作量。我们设计了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外渗原因的调查问卷,比较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外渗率和原因。结果表明,实验组输液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对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输液外渗的发生率。

1数据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04年4月至10月入住我科新生儿室的1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对照组中,90名患者接受了581次输液,包括55名男性和35名女性,年龄为10分钟至19天。其中早产儿14例,新生儿肺炎29例,新生儿窒息21例,新生儿黄疸14例,新生儿感染2例,其他10例。发生输液外渗49次。实验组90例,共输液679次,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10min ~ 28d,其中早产儿21例,新生儿肺炎27例,新生儿窒息16例,新生儿黄疸14例,其他12例。输液外渗发生23次。两组在年龄、性别、原发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采用组间对照的方法,每组90例。收集两组患儿资料,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实验组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生理因素包括选择血管、进针、收紧皮肤、固定胶布等。可以在静脉穿刺后将针斜向下固定,也可以在常规固定第一、二条胶带后,将准备好的两条大小为1.5cm×1.0cm上下偏移量为0.2 ~ 0.4 cm的胶带贴在头皮针针尖前方的皮肤上(此时皮肤要绷紧),这样的固定方法可以防止头皮针灸针前上方的皮肤皱折, 从而起到固定穿刺血管的作用,有效防止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的发生,减少再次穿刺的机会。


1.2.2病理因素可因高热、脱水等改变血管周围的内外环境,进而影响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局部感染和外周循环不良可引起局部组织代谢紊乱和供氧不足,从而导致局部酸中毒和血管壁损伤。这时候可以选择粗直的血管,两个人就可以操作。使用5ml注射器,连接4号半针,边穿刺边抽血,防止假梗阻,此法成功率高。


1.2.3因机械因素导致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时,可使用留置针。


1.2.4药物因素穿刺时,要有计划、合理地使用静脉,提高穿刺技术。如碱性、高渗和刺激性药物如碳酸氢钠、甘露醇、葡萄糖酸钙等。是输入,微型泵可以选择速度调节。


1.2.5如果穿刺部位不当,如耳后静脉、枕后静脉等,可反向穿刺。可以指导家长适当约束孩子,可以把孩子抱起来。同时,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