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新生儿黄疸护理细则

儿科护理:新生儿黄疸护理细则,第1张

儿科护理:新生儿黄疸护理细则,第2张

它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发病机制不同,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病理现象。临床上将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 μ mol/L (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 μ mol/L (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

(1)生理性黄疸

[诊断]

1.临床表现: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2 ~ 3天出现黄疸,最迟可在第5天出现。第5天以后出现的黄疸应该是比较病理性的。黄疸在出生后4 ~ 6天最明显,足月婴儿在出生后10 ~ 14天消退。约80%的早产儿出生后有黄疸,可持续3 ~ 4周消退。生理性黄疸不伴有其他症状,患儿精神和反应良好,部分新生儿喂养稍差。

2.检查出生后一周内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34.2μ mol 1/L (2mg/dl)。足月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值小于205.23 μ mol/L (12 mg/dl),早产儿比足月儿重,峰值为17 ~ 205 μ mol/L (10 ~ 12 mg/d1),但不超过256.5 μ mol/L (15 mg/dl)。

[治疗]

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注意新生儿保暖,早喂养,补充足够的水和热能,早排出胎便,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可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同时要注意与病理性黄疸相区别。

[护理]

按照新生儿或早产儿的护理常规。

(2)病理性黄疸

[诊断]

1.病史了解家族成员的妊娠史、分娩史、分娩前感染和用药史、输血史、肝炎和黄疸史。注意产次、早产、产伤、窒息、缺氧、饥饿、感染等情况,详细询问黄疸的发生和持续时间、程度和波动、排便颜色等情况。是否有用药史(如磺胺、水杨酸制剂、大剂量维生素K3、K4等。)和接触萘(如卫生球等。)那引起黄疸了?

2.临床表现黄疸常出现在出生后24小时内,持续2周以上,早产儿3周以上;黄疸消失,出生后复发,并逐渐恶化。重度黄疸可合并核黄疸。此外,由于病因不同,常伴有原发性黄疸症状。

3.检查

(1)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和有核红细胞计数。

(2)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血清胆红素205 μ mol/l (12 mg/dl)的婴儿和256 μ mol/l (15 mg/dl)的早产儿应警惕小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尿常规试验和尿三胆试验。

(4)注意排便颜色,必要时检查大便胆囊。

(5)根据情况选择以下测试:

①检查疑似新生儿肝炎的肝功能,同时检查HBeAg、HBeAg、HBVDNA、抗HBc-IgM、甲胎蛋白(正常新生儿甲胎蛋白阳性,出生后一个月转阴)。

②对疑似新生儿败血症者应做血培养,对局部感染渗出液做涂片培养。

③疑似巨细胞包涵体病,应做尿沉渣检查,寻找有包涵体的巨细胞,有条件的可做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

④可疑新生儿溶血病检查。详见新生儿溶血病。

⑤疑似G6PD缺乏症者检测到铁血红蛋白降低率(正常人> 75%,患者降低);变性珠蛋白体(亨氏体)的生成试验;G6PD的活动可以在条件允许时确定。

⑥疑似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进行红细胞脆性试验(正常人0.40% ~ 0.46%开始溶血,0.30% ~ 0.36%患者完全溶血,红细胞脆性增加)。

⑦对可疑的半乳糖血症进行尿Banyan试验,有条件的可测定血中半乳糖浓度和红细胞半乳糖-1-磷酸尿苷酶活性。

  ⑧疑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作血清蛋白电泳检验(患者α1-球蛋白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儿科护理:新生儿黄疸护理细则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