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总结→摊余成本计量的资产

知识总结→摊余成本计量的资产,第1张

知识总结→摊余成本计量的资产,第2张

摊余成本的计量概述:实际利率摊销法对初学者来说比较陌生。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这个资产应该值多少钱,所谓摊余成本,其实是未来现金流折现后确定的。如果市场是完善有效的,那么摊余成本一般就是这种资产的公允价值。由于市场本身的缺陷,摊余成本往往与公允价值不一致。中华会计网校

以债券为例。对于发行人来说,摊余成本就是实际承担了多少债务。对于双方来说,当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不一致时,表面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即按照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或应付利息,本身并不能准确解释双方实际付出的收入和成本,实际利率的摊销解决了这个问题。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应付利息是债务人当期应确认的财务费用,而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是投资者获得的收益。那么,在债券市场上,这个投资收益就是形成债券的公允价值,即债券必须反映投资者应得的回报率。因此,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增加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另外,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形成现金流入,对于债券来说是公允价值的下降。这种下降也反映了投资者的风险要求。现金流入使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减少相同金额,则实际期末摊余成本为=按初始摊余成本计算的投资收益+实际利率-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

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就是以上思路。说白了,就是在购买阶段付出的额外费用或提前获得的收益,在持有期间确认为费用或损失。按实际利率摊销的目的是调整各期收益。这种方法还会出现在未来的融资租赁中,或者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购买或销售产品,涉及到未实现的融资收益或已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实质上,在掌握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理之后,后续贷款的处理和融资租赁的处理将是一件多合一的事情。

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贷款和应收款项、公司债券(一般公司债券和可转换公司债券)、长期应收款(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销售)和长期应付款(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对摊余成本的理解

(佳亚)资产的摊余成本实际上是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权益)。为什么不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权益?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有明细科目变动,所以在计算账面价值时要减去这个数字,而在计算摊余成本时不一定要减去这个数字,所以有区别。

(财务标兵)摊余成本用财务管理的理论,就是你向对方借了多少钱,也就是贷款的本金。新标准不再采用直线法摊销,引入了实际利率法的概念。2006年考题很多考生在这里失分,需要大家注意。会计分录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必须以面值记录,财务费用/在建工程或投资收益必须按照实际利率在会计实务考试中(而不是在财务管理考试中)明确给出。

摊余成本中,第三章固定资产、第六章金融资产、第十章负债、第十三章收益有相应的考核点,是学习的重点。

难点:区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分期付息、一次还本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肖恒恒)站在实际收款方和实际付款方各自的立场上,分别把“应收利息——实际收到的利息”。“应付金额-已付金额”的余额将摊入摊余成本!(1)持有到期投资与发行债券的关系

(2)长期应付款和长期应收款的关系

例:第一期:摊余成本付款的现值。

第二期:摊余成本=第一期摊余成本+(应付金额或付息金额或利息)

如果应付大于实际支付,则减少分录,这有它自己的规定。

第三期和第四期是类比。

先计算最后一次调整、支付或支出。

本金一次到期没有应收或应付,只有摊余成本,实收或实收简单一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类似;这个比老师说的简单!作为题目使用非常实用!很快也是!

一、初始计量(记录价值、交易成本),

1.持有至到期投资

(肖恒恒)持有到期投资取得:

借:持有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持有投资到期利息调整(差额)(或反向)

应收利息(包括未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如果没有申报利益:

借:持有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持有投资到期利息调整(差额)(或反向)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包括未付)

贷:银行存款

2.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处理原理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类似,基本上处理原理最接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面值和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都是债券的面值,利息调整的明细核算内容相同。

3.贷款和应收账款

贷款处理的原理与上述两种资产类似。对于贷款,还有初始摊余成本的确定,即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比较。一般来说,你看到的是贴现支付。贷款本金账户与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账户的原理一致,贷款利息调整的性质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性质一致。

借:贷款本金

贷款:吸收存款。

贷款利息调整

4.公司债券(一般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机器猫鬼谷子)

(一)一般公司债券

一般公司债券的初始计量也是摊余成本。应付债券也计算面值,面值与实际发行收入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明细科目。这一会计原则也与持有至到期投资原则相一致。应付债券-面值和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的核算内容是一样的,都是债券持有人的核算内容,而应付债券的核算只是债务人的核算。会计原则和方法都是一致的。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

可转换公司债券在一般公司债券会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内容,即在初始计量中增加了资本公积的核算。这里首先要确定负债部分的公允价值,与一般公司债券的核算一致。则实际发行收入扣除负债部分的公允价值后的余额为权益部分的公允价值。权益部分公允价值高于面值的部分为利息调整金额,仍计入摊余成本:

借:银行存款

贷款: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反向)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佳亚)公司债(我觉得很可能是考试中的客观题)

首先,要计算债券的价值,系数值会直接告诉我们。如果你不知道先用哪个号,后用哪个号,这里也有一招。债券的价值=面值*选择小系数值+面值*票面利率*选择大系数值。实际金额减去债券价值就是资本公积。

(肖恒恒)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

贷款:应付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差额)(或反向)

5.长期应收款(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销售)(机器猫鬼谷子)

长期应收款的核算一般是分析收回和销售的会计处理。一般按照公允价值确定主营业务收入,其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会计原则仍然是摊余成本计量。长期应收款相当于持有至到期面值-面值,未实现融资收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

借:长期应收款

贷款: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未实现融资收入

6.长期应付款(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财务标兵)分期付款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根据现值而不是支付的对价来确认的。通俗地说,就是这个资产值多少钱,就会记录多少。这是典型的支付方式。联系到现值的概念,计算出的现值就是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记入长期应付款(涉及长期负债)。差额为未确认的融资费用(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备抵科目,由借款人反映,摊销时方向相反)。这种会计业务具有融资的性质。借的钱花了1万元买固定资产,最后,需要还1.2万元。差额就是利息,需要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分摊。分摊的基数是摊余成本,也就是你最初作为债务人借的钱。随着你每期还款(比如年底),还款金额。

第十三章收入中的商品销售如果采用分期收款的方式,思路基本与上述一致。

借:固定资产

未确认的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银行存款(购买固定资产发生的金额,初始费用)

如果是融资租赁下需要安装的资产,计入在建工程。

二。后续计量(实际利率摊销)

1.持有至到期投资

(佳亚)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每年计息

借款: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借入或借出: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无论是溢价还是折价,这个数字都在增加。如果数字在减少,那一定是错的。可以试试)

贷款: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2.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会计原理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样,原理最相似。

3.贷款和应收账款

借款:应收利息(根据贷款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

贷款:利息收入(贷款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即利息收入)。

贷款利息调整(应收利息和利息收入之间的差额是利息调整的摊余金额)

4.公司债券(一般公司债券和可转换公司债券)

应付债券的分录是相同的。

借: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借款或贷款:应付债券-利息调整(这一数字也在增加)

贷款:应付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转换的时候看清楚题目是按面值转让还是其他方式转让。如果只按一定比例折算,资本公积也要按相应比例折算。对于剩余的未转股部分,仍然适用摊余成本核算,原则等同于一般企业债券的核算。

5.长期应收款(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销售)

长期应收款摊余成本=长期应收款-未实现融资收益。长期应收款的摊余成本核算原则可比照持有至到期投资原则,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分期收回本金的核算。

借款:未实现融资收益(长期应收款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决定的摊销)

贷:财务费用

6.长期应付款(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其核算原则可以与长期应收款的核算相比较,摊余成本核算原则相同,也可以与应付债券的核算原则相比较,所以长期应付款相当于分期应付债券的核算。

借:财务费用

贷款:未确认的融资费用

三。发生减值(确认并转回减值)

1.持有至到期投资

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处理,如果涉及未收回的应收利息,摊余成本仍遵循: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投资收益-应收利息。这里的处理不遵循贷款的处理:贷款未收回的应收利息在减值前计入摊余成本,也就是说,未收回的应收利息确认为减值的一部分。这种对贷款的处理不同于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理,需要特别注意。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计算遵循上述公式,应收利息不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处理,应当将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转出,然后按照公允价值变动之和确认为资产价值损失。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转增的资本公积必须是累计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资本公积的借方余额;如果公允价值在减值确认前上升,那么这一上升部分形成的资本公积应该也需要结转。这个问题有争议,考生不必深究。同时,需要对以前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结转,再根据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实际操作中,按照差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即可。此外,还要转回公允价值减少结转的资本公积。条目如下所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缴入盈余

贷项:所得税费用

此外,我们需要关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转回的处理,需要区分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这将在下面的总结中详细解释。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和债务工具均以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即债券,后续计量基本遵循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际利率摊销法的处理方法,但并不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本质。确认减值时注意减值的判断:公允价值有非短期的持续下降。和这个资产减值确认原则有点不同,需要特别注意。

2.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处理类似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原则。但是,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同时适用公允价值计量,因此需要考虑公允价值的影响。对于以前的公允价值下降,应从贷款人转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贷款和应收账款

贷款减值处理类似于持有至到期投资。不同的是,贷款确认减值时如有应收利息,这部分应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即在确认减值前计入摊余成本。此外,贷款减值前的摊余成本应纳入贷款减值账户进行特殊处理。这是由于金融机构的特殊风险要求。只要记住。

4.长期应收款(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销售)

长期应收款需要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也是根据摊余成本与可收回金额的比较确定。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款:坏账准备

四。处置(出售,到期归还)

1.持有至到期投资(小恒恒)

借:银行存款(收到实际付款)

贷款:持有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持有投资-利息调整(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或负收益)

2.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处理分录类似于持有至到期投资。

3.贷款和应收账款

还款处理更简单。

4.公司债券(一般公司债券和可转换公司债券)(小恒恒)

借:财务费用

应付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账面余额)

贷:银行存款

5.长期应收款(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销售)和长期应付款(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还款比较简单。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知识总结→摊余成本计量的资产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