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执业护士指导之心脏病学心律失常十
二。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一)奎尼丁用于各种早搏、心动过速、房颤、房扑的复律。目前主要用于电复律后房颤、房扑、窦性心律的治疗,有时也用于一些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室上性或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房颤复律时,每2小时口服0.2g,共5次。如果无效,逐渐增加0.1g的剂量,一般每2小时最多用0.4g,以免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这种药疗效明显,但安全范围小。主要问题是奎尼丁昏厥,是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引起的。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似乎与剂量无关,小剂量也可发生,但可能与低钾、心功能差、对该药敏感等因素有关。
(2)普鲁卡因胺对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有效,主要用于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和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静脉注射0.1g加20ml 5%葡萄糖,缓慢注射5分钟,每5-10分钟注射一次,总量不超过1g;也可以静脉注射。应进行心电图监测,并密切观察血压。应该谨慎使用。有时也用于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剂量为0.25 ~ 0.5g,一日四次,但不宜长期维持,因为近三分之一的病例在用药数月后出现狼疮综合征。
(3)双丙吡胺(Disopyramide)的作用类似奎尼丁,可用于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有效率75-80%,口服100-150 mg,一日四次。常见的副作用是抗胆碱能效应引起的排尿困难、口干和视力模糊。由于其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不能轻易与β受体阻滞剂和维拉帕米合用。心力衰竭、青光眼、尿潴留、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禁用或慎用。,孕妇不宜使用。
(IV) Ampoulidine(吲达帕胺Aprindine)对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效。这种药的毒性剂量很接近治疗剂量,剂量要小,25-50mg,一天两次。神经副作用常见,包括头晕、颤抖、复视、癫痫样惊厥等。,在其他药物无效时可选用。
(5)利多卡因。该药对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有效,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洋地黄中毒、手术引起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并可提高室颤阈值。电击不能复律者,可用利多卡因治疗,然后电击,可能复律。静脉给药,负荷剂量最初为50-100毫克,5-10分钟后酌情增加50毫克,第一小时小于300毫克,维持剂量为1-3毫克/分钟。该药毒副作用小,过量使用可引起嗜睡、肌肉震颤、惊厥,甚至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肝功能损害及老年人应酌情减量。
(6)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作用与利多卡因相似,但可口服。主要用于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口服剂量为0.1~0.2g,每6-8小时一次,15-20min内可首次静脉注射100-200mg,以后2-3h可再注射200mg。副作用轻微,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运动障碍、颤抖、头晕、视力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
(VII)托卡尼的作用也类似于利多卡因,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口服剂量0.3-0.6g,8-12小时一次,副作用轻微,类似慢性心律失常。
(8)苯妥英钠(联苯双酯)目前主要用于洋地黄性反应引起的异位心律。每次静脉注射100-125毫克,在3-5分钟内缓慢注射,每5-10分钟重复一次,共3-4次。快速静脉给药可引起低血压、虚脱甚至死亡,应特别注意。
位律师回复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