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公务员面试中非言语交流的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同时使用有声语言、副语言和肢体语言三种手段进行交流,也就是说,表达:十对语言和十种肢体语言。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交际过程中,35%的信息是通过言语传递的,65%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语言、肢体语言)传递的,由此可以一窥非言语交际的作用。
言语在人际交往中起着方向性和规定性的作用,而副语言和体态语结合口语所传达的内涵比言语丰富得多,能准确地反映说话者的思想感情(有时
非语言交流在面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口语的补充,有助于表达,加强力度和语气,充分体现考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促进考生与考官的情感交流。正确使用非语言交际是成功面试的重要手段和技巧。
(1)副语言
面试中副语言的使用包括声音、语气、节奏和速度、重音等。有助于表达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和态度,影响考官对考生的评价。
心理学家做过一项研究,在考生与考官的回应录音中,对考生的话进行技术处理:提高或降低音高,放慢或加快语速,但不影响声音的其他品质,如响度等。然后让受试者听这段录音,对候选人进行评价。因此,声音高的候选人被认为软弱、不真实、神经质,而说话慢的候选人被认为冷漠、被动、不可靠。
副语作为考生内在气质和思想的外在表现,会不自觉地“揭示”考生的思想修养和思维能力。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因素。
除了自然的声音之外,人也有修饰过的声音。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考生必须能够控制和驾驭自己的声音,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声音——在面试中使用修饰过的声音,在语言的浑浊度、抑扬顿挫、语调、语感上下功夫,打造“声音形象”。
一般来说,考生要注意:语气适中,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声音浑厚,但不浑浊;
有节奏感,不单调。这种声音会给考官留下聪明能干、心理素质好的印象,为面试成功做铺垫。
同时,考生要避免:声调过高,给人不成熟、情绪冲动的印象;尾音太长,声音太弱,给人不确定的感觉:语速太快,考官难以深入理解,降低了考官对考生的重视程度;
呼吸声,给人不稳定的感觉:粗声粗气或者另一个极端:尖锐刺耳,给人粗鄙的感觉;结尾升调说明考生信心不足;声音颤抖(有时是由于呼吸不规律引起的),让考官误以为你紧张或害羞;说话太慢让你看起来毫无生气,情绪低落:平淡的语气,沙哑的声音会削弱应聘者的说服力;用鼻音说话或哼唱会让考官觉得傲慢、冷漠、不真诚。
2)表达
面试时,考生要刻意纠正妨碍交流的不良面部表情,营造富有感染力的交流面孔,以赢得考官的认可。
恰当的面部表情是基于考生乐观豁达自信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但通过掌握一些技巧,考生可以有意识地加强气质锻炼,增强心理控制能力,可以用恰当的面部表情灵活地“说话”。
研究表明,在表情语言的交流中,嘴巴和眉毛的形状包含着信息。明白了这一点,考生终于可以明白了:原来,我们要做的只是把嘴巴和眉毛的形状展现得恰到好处——这就是微笑的秘诀。
当然,考生在高兴的时候会自动地、轻松地微笑,但在考场上,除了一个与自己内心情绪相符的真实微笑,考生还应该主动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用适当的“假笑”向考官展示自己的热情、积极友好和尊重。“假笑”只是指与自己的情绪不符的微笑。这种对自己传播形象的控制,也是一种修养和素质,不应该被视为虚伪。
考场上应该出现的伪装微笑有几种:考生在心情平静但不得不表达自己的积极情绪或积极回应考官的言行时,可以使用模仿微笑;请在考生情绪低落但试图掩饰时,用伪装的微笑;当考生有点过于兴奋和高兴时,请用低调的微笑;
当你不在意自己过去的坎坷经历,或者为考场上的意外失误道歉时,淡笑是个好词;当考场气氛始终活跃时,考生也可以对自己或考官的一句幽默的话发出轻松愉悦的笑声。
考官不希望在考场上看到什么样的笑容?有的考生一脸冷漠,考官只能觉得与人疏远。一些候选人试图挤出一副“皮笑肉不笑”的表情。考官们在处理差事时只能对这种笑容表示遗憾;有的考生的笑容来去匆匆,让你的真诚在这种笑声中不算什么;有的考生笑容夸张,脸变成了“运动场”。他们的眉毛、鼻子和嘴巴动得很厉害,以至于考官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你哑剧般的表演上。有的考生笑的很认真,笑的很不经意,会吓到自己,也会吓到考官。有的考生谄媚地笑,让考官不自觉地拿起了架子;有的考生同样的脸,但是表情在打架,嘴角在笑,眉头在皱等。这些都是表面的,显而易见的,是笨拙的微笑。微笑的时间只能持续4 ~ 5秒。
(3)身体姿势和动作
身体姿势在面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手势可以伴随语言直观地解释其内容。比如,考生在掩饰自己因为紧张而冒汗,用手擦额头时,会说“真的很热”;身体姿势也能表明考生的态度,如听考官说话时微微倾斜以示礼貌;耸肩表示无知或无助;点头表示注意听(注意:有的考生对考官的话一直点头,会让考官觉得他不耐烦,想说话)。
当考生情绪发生变化时,他的姿势也可能通过“移位”来维持情绪的稳定,比如紧张时用手上下推眼镜框;说漏嘴的时候用手捂住嘴;有时候,我可能说错了而考官没有注意到,还暗自庆幸。考生一般要尽量避免这些姿势和动作。
如何正确使用姿势?首先,肢体语言的使用要与考生的身份和角色相符。能在考场上使用肢体语言的考生都可以使用。不适合肢体语言的考生要避免使用,比如和考官握手,或者感谢考官做飞行员式的手礼。生活中的这些肢体语言和动作,不应该出现在考场上;其次,肢体语言的运用要好。手势大,姿势夸张,频频点头,会给考官一种不稳重的印象。
再次,肢体语言的使用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符合自己的性格。如果考生精力旺盛,热情活泼,可以用幅度大一点,数量多一点,姿态大一点的手势。内向安静的考生可以表现出自己轻盈的动作和优雅的姿态,一些象征性的手势就足够了。至于为数不多但很精细的手语和拉伸动作,对于那些沉稳质朴的考生来说,应该是姿势表达的要点。
最后,肢体语言的使用要自然大方。不使用生硬的肢体语言和与语言内容不一致甚至冲突的肢体语言。
(4)眼睛
与考生的眼神交流不仅表达了一些非语言信息,也表达了考生对考官的尊重和对考官所说的话的重视。
为什么眼神在交流中能起到这么多作用?人际交往中有一个“长得像”的原则,就是人喜欢谁就会多看谁一眼,交往中多看对方一眼的人就容易被对方接受;同时,眼神交流中存在一种奖励现象,即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一方长时间注视另一方,另一方反过来往往会更加关注这一方。
所以考生要注意“眼神语言”的运用。谈话中的凝视有两种:一种是单向的,被考官要主动凝视考官;另一种是双向的,也就是说,当考官看向应聘者时,应聘者会主动回报他,与考官保持眼神交流。
如何与考官保持眼神交流?社交礼仪一般告诉我们,长时间盯着人看是不礼貌的,尤其是对陌生人。当然,考生和考官在考场上的角色要求他们尽可能地交流信息。但如果考生长时间看考官,会有些突兀,会引起考官的防御心理。
面试时很难设定眼神交流的标准。与谈话的话题、交流的和谐程度、面试的类型、考官的数量有关。这里有一组数字供考生参考:心理学家发现,在交流中,每个个体在倾听时会有75%的时间看着对方,而在交谈时会有41%的时间看着对方。另外,每次注视的平均时长为2.95秒,而每次注视对方的时长为1.1秒。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考生和考官讨论的话题比较敏感(如工资),或者双方沟通不畅,交谈遇到障碍,可能会减少双方的目光接触,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面试室的眼神交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眼神注视的方式。面试开始时,考生可以看向考官的眉心或鼻尖之间,这样既显示了你的坦率和高傲,也给考官留下了你表现庄重严肃的感觉;面试后期,考场气氛融洽时,考生可以用眼睛遮住考官的脸,即让眼睛放空,盯着考官的脸和其他头部轮廓,这样会给考官一种自然、舒适、轻松的感觉,有利于双方进一步交流;考生在思考的时候,也可以用虚拟视觉来表现自己的认真、努力和机敏;考官多的时候,考生需要通过环顾四周的方式,照顾好“全视野”内的考官,让每个考官都感觉到你在和他说话,满足他们要求关注和尊重的心理,增加他们对你的兴趣。环顾四周应该是有控制的眼球运动,既不能让眼睛一直转来转去——给人心不在焉或者什么都看不清的印象空,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让眼睛机械地来回转动,显得非常僵硬呆板。
考生不仅要把握好自己的凝视风格,还要观察考官的凝视,并敏感应对。如果一个目光总是从其他地方游离的考官突然看向你,那么当考生捕捉到这个信号时,就应该主动与他保持联系,期待与他交流,从而促进考生与考官之间的和谐。
其实更多的时候,考生的眼神是和他们的表情、动作进行交流的,比如:考生的头微微倾斜,和考官进行眼神交流,表示对自己所说的话的关注和兴趣;考生微微抬起下巴,看着考官,表示期待听到考官的提问等等。
总之,善于使用非语言交流的方法和手段肯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认真的学生赢得面试的成功。
位律师回复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