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强化阶段马政经知识点详解之第一章(2)

考研强化阶段马政经知识点详解之第一章(2),第1张

考研强化阶段马政经知识点详解之第一章(2),第2张

第二节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指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自己的经济单位的需要,不进行交换的生产经济形式,即自给自足的经济。在自然经济形态中,每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生产自己所需的几乎全部产品,基本上没有产品交换活动。

自然经济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全部或大部分都在这个经济单位中生产,并从这个经济单位的总产品中直接得到补偿或再生产。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本经济单位或个体生产者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

第二,自然经济适应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在封建社会及其前社会,由于分工合作不发达,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联系极其薄弱,生产封闭在分散的家庭或经济单位中,劳动生产率低下。

第三,自然经济的特点是简单再生产。

第二,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换句话说,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和进行劳动联系的具体方式,即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进行劳动交换的经济形式。

为交换而生产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分工,即农牧业分工。社会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人们生产的产品除了维持工人再生产所必需的以外,还有剩余。这些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公社之间的交换提供了条件。由于农业部落和游牧部落各自需要获得自己部落内部不能生产的产品,交换开始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同时,由于私有制的出现,以交换为直接目的的商品生产发展起来,使得产品变成商品,产品生产变成商品生产。商品生产使商品交换经济化,进而产生货币,于是有了商品经济。随着商品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的产品越来越多,交换的面积越来越大,就需要有一些专门从事商品交换业务的人。于是,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出现了,这就导致了第三次社会分工。商人的出现缩短了买卖商品的时间,开辟了远方市场,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发展,使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日益发达。

社会分工和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条件。首先,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对别人产品的需要,没有交换,就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其次,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如果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是人们共同拥有的,没有利益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劳动创造的产品就没有你我之分。那么,就没有必要把产品作为商品互相交换,商品经济也就不存在了。

社会化生产是商品经济的物质基础。生产社会化是指经济技术联系的存在,生产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生产过程具有社会化的特征。在商品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生产变成了社会化生产,即由于每个生产者都处于社会分工的整个体系中,生产者客观上是为了彼此的需要而生产,各自的生产又不能彼此分离,只能通过相互联系和配合而生产。这时,生产就变成了一个社会过程。有社会分工就有社会化生产,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前提的。因此,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经济形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表现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生产资料向少数大企业集中,企业内部大量劳动者合作。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各部门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国内市场向世界市场发展,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范围进一步扩大。生产面向世界市场。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广度和深度,商品经济从物质生产领域扩展到服务领域,从国内市场扩展到世界市场。

商品经济经历了从简单商品经济到发达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考研强化阶段马政经知识点详解之第一章(2)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