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秘方]背部贴药为何脚上起泡?

[中药秘方]背部贴药为何脚上起泡?,第1张

[中药秘方]背部贴药为何脚上起泡?,第2张

随着三伏天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入医院接受贴片治疗。三伏天到来之前,年近古稀的何老伯开始给医院上药。这几年,何老伯每年都去医院涂药,但今年感觉和以往有点不一样,就是明明背上涂了药,脚上却起了水泡。于是他去咨询专家。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刘炳权说,这是一种“经络感”现象。和何老伯一样,有些人也有“经络感”的现象。他们敷药后,虽然把药敷在背上的穴位上,但是药物和药物产生的热量作用在敷的穴位上,沿着经络传导,经络上的穴位会产生相应的反应。例如,一些患者在舒菲等穴位上药,热量沿足太阳膀胱经到达昆仑穴,踝关节附近出现水泡。这是“经络感传”的表现,说明这类人对经络感传比较敏感,往往疗效会更明显。

艾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冷灸方法,属于现代的“穴位贴敷”。它是将中药涂抹在穴位上,达到艾灸效果的一种中医外治法。艾灸是一种中医时间医学、针灸与中医外治法相结合的疗法。

三伏天时,将温补、祛痰、通经、通经、平喘的药物敷在人体穴位上,可祛除内生寒邪,使肺气升降恢复正常。肺部疾病如哮喘、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以及一些慢性阳虚证如虚寒泄泻、肾虚胃痛、肾虚腰痛,以及过敏性鼻炎、感冒等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通常在冬季多发,症状明显。这时候主要靠治标往往很难治标。但在夏季,这种病发作较少,或者基本不发作,是根治的好时机。通过一些特殊的治疗,可以补益人体活力,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防止旧病复发,或者在冬天到来时减轻其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冬病夏治”。

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都是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并不少见。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伴有喘息,每年发作3个月,持续两年以上。发病率为3% ~ 5%,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比50岁以下人群高3 ~ 8倍。以反复发作的支气管痉挛引起的气短、咳嗽、痰中带沫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在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约为0.3% ~ 9.2%。中医认为这与肺、脾、肾有关。“肺为藏痰之器”是指肺气虚弱,痰藏于肺。咳喘与痰瘀在肺有关。“脾为痰之源”。脾运化身体的水和湿。脾气虚弱就是运化不正常,水湿凝滞于体内产生痰浊。肾阳虚的人,水液代谢异常,滞留体内,积痰,痰滞留肺,引起哮喘、咳嗽。肾气不足就是不吸进空气,呼出多,吸入少空带氧气的气体,喘不过气来就喘气。内脏的虚弱和功能低下是发病的关键内部条件,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三伏天艾灸,就是将药物敷在背部内脏的俞穴上,起到温阳、祛病、通络、平喘的作用,达到温阳、祛三伏天寒邪、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

广东省中医院通过对大量古籍的整理和研究,将“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理论与时间疗法相结合,总结出一套疗效显著的灸法疗法。1983年开始用“三伏灸”疗法治疗疾病。这种传统的保健方法之所以被认可,主要是因为它的疗效。每年有3万多名因虚寒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哮喘、感冒、胃痛患者接受三天贴药治疗。经过近20年对50万患者的跟踪观察,有效率达80%以上。2004年三伏天,5万多人上药。

广东省中医院艾灸疗法因其临床诊疗技术成熟度高、疗效确切,已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适宜疗法)”中,计划进一步进行系统整理、科学严谨的临床评价和技术规范,并在此基础上推广应用。

今年首伏在7月15日,中伏在7月25日,中伏在8月4日,末伏在8月14日,末伏在8月25日。一共五次是一个完整的应用过程。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中药秘方]背部贴药为何脚上起泡?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