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要区分湿燥和凉燥
中医理论中,秋燥有两种,一种是湿燥,一般发生在中秋节前。症状多为阴虚内热,如咽干鼻燥、皮肤干燥、连续数日排便困难等。另一种是寒燥,常发生在中秋节后,深秋气候渐冷。秋季常冷,表现为胃脘隐痛、泛酸水、大便稀、膀胱冷、四肢潮湿。
■燥湿方推荐:对于慢性胃炎的燥湿患者,在此期间可以多吃生梨。一旦出现咽干、鼻塞等症状,可用这些药治疗:玉竹9 g、北沙参12 g、玄参12 g、生梨皮30 g、生扁豆12 g、茯苓12 g,水煎服。
■凉燥推荐方药:对于凉燥引起的脾胃虚寒的慢性胃炎患者,可以用这几味药:紫苏叶6克,茴香12克,山药12克,吴茱萸3克,炒白术12克,熟地黄12克,水煎服。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