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喷桩处理软基设计方法及施工质量管理

粉喷桩处理软基设计方法及施工质量管理,第1张

粉喷桩处理软基设计方法及施工质量管理,第2张

由于我省地处沿海、沿江、江淮之间的水网地区,其路基70% ~ 80%以上经过软土地区。然而,软基的处理直接影响路基的稳定性、整个工程的运行质量和工程的经济性。目前软基处理的主要方法有:①塑料排水板;②搅拌桩(粉喷桩和深层搅拌桩);③用土工合成材料加固;④等(超)载预压等。相比之下,DJM桩因其施工工期短、预压期短、工后沉降小,在我省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已建成通车的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软基处理的DJM桩数量达几百万延米,在建的江苏“九五”高速公路也使用了1000多万延米的DJM桩,且大部分已经完工。
1粉喷桩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
1.1设计标准
1.1.1基准期及允许工后沉降
柔性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按照目前的惯例,基准期也是15年,即从通车之日到路面大修之日,发生的沉降将视为工后沉降。一般路段允许值为30厘米,涵洞和箱型通道允许值为20厘米,与路堤相邻的其他人工构筑物允许值为10厘米。
1.1.2稳定验算的安全系数
稳定验算的安全系数由K≮1.2控制。
1.1.3加载速率
的加载速率关系到施工中路堤的稳定性。设计中采用两个平均速率:粉喷桩处理路段和填土高度低于极限高度的路段为15cm/d,其余路段为10cm/d。施工速度可根据路堤稳定性的观测结果进行调整。
1.1.4预压期
粉喷桩处理路段预压期一般为60天,一般不需要施加预压土,预留沉降量可以静置。
1.2 DJM桩的设计
DJM桩的桩径一般为50cm,设计桩长应穿透软土层,在持力层内达到50cm。桩间距与路堤的稳定和沉降有关,最小桩间距宜为1.1 ~ 1.2m,桩位在平面上呈正三角形(梅花形)或矩形布置。
为了改善堤底的受力状况,DJM桩处理段的堤下应铺设30cm左右的灰土垫层(含灰量8%为宜)。
根据计算,涵洞、通道的工后沉降大于30cm时,地基采用粉喷桩处理,桩间距为1.1 ~ 1.2m,对于工后沉降小于30cm但大于20cm的位置,地基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和等载预压处理。经计算,如果桩基桥台工后沉降大于30cm,则采用粉喷桩对桥台前后地基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桩基施工和桥台后路基填筑。对于沉降小于30cm但大于10cm的位置,在阶段前直接做桩基,在等载或超载预压阶段后使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桥台处粉喷桩间距宜为1.1~1.2m,处理长度不应小于5倍桥台高度,并设置1/4 ~ 1/3长度的过渡段,采用逐渐加大桩距的过渡方式。
对于的一般路基路段,如果工后沉降大于45cm,建议采用粉喷桩处理软基。桩间距应根据粉喷桩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来确定。如果工后沉降小于45cm,大于30cm,则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和等载预压进行处理。
DJM桩处理的路堤预压高度为路槽设计高度加上预压期沉降量,即路槽顶面应在预压期结束时(一般为60天)下沉至设计高度,在铺筑道路前无需清除预压土方,只需整理路槽即可。
1.3施工观测
1.3.1沉降观测
1.3.1.1观测点布置
观测点布置在路堤中心(距中心线约50cm)和两侧路肩。一般情况下,软土地段每隔100m布置一个观测断面,预压施工高度超过5m的地段每隔一个断面。另外,在邻近桩基结构的两端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跨度大于30m。当跨度小于30m时,仅在一端设置,观测断面应距桥头搭板1m左右。原则上应在所有涵洞(包括箱型通道)设置一组沉降观测点。观测点位于涵背一侧,距离涵背约2m。在DJM桩的一般处理段、过渡段和其它(超载)预压段的接缝处,应在距接缝10m处设置一组沉降观测点,以观测不同处理方案的沉降差异。如果距离相近,地质条件一致,可以考虑统一点。在地质变化明显的边界线两侧各10m处布置一组沉降观测点。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粉喷桩处理软基设计方法及施工质量管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