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练习题(15)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练习题(15),第1张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练习题(15),第2张

1997年10月21日上午,某肉联厂一辆北京牌农用车装载两个400升空液氨钢瓶到某化肥厂购买液氨,采购员周随车前往。为了多布置少计算,周到化肥厂后,先去找了熟人,再去办理填充手续。在相关环节的“关照”下,上午10点才结束填报。买家周某离开工厂回家,司机罗某银等人直到下午2点多才离开县城返回。下午3点10分,当车行至距县城8公里的路段时,一个圆筒突然爆炸,飞出30多米,落在路边的一条沟里。爆炸的冲击波打碎了汽车挡板,夷平了驾驶室,震碎了所有的玻璃。另一个钢瓶也被滚出车外,司机罗和乘客杨被冻伤中毒。下午5点左右,当地派出所和附近群众正在清理现场时,第二个钢瓶突然爆炸,造成两人中毒受伤。从钢瓶中喷出的大量液氨迅速挥发成气态氨并向四周扩散,导致百米外两个风头正劲的路人倒地中毒。事故造成1人重伤,5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万余元。

请分析事故原因及气瓶充装、储存和运输的安全要求。

答:装有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气瓶在使用或运输过程中,经常因超载而发生爆炸。气瓶超载是指气瓶实际充装的气体或液化气的质量超过其充装量。虽然超载气瓶的充装压力一般在规定的范围内,但在运输、储存或使用过程中,气瓶内的压力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严重时会引起气瓶爆炸。

我国《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对气瓶的充装、储存和运输都有具体规定。充装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钢瓶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充装系数充装。当发现灌装过量时,应立即将多余的量抽出;充装过量的气瓶不准出厂;安装在车辆上的气瓶应妥善固定,防止跳跃或滚动;夏季气瓶应采取遮阳措施,防止日晒。

在这种情况下,过量灌装是爆炸的直接原因。液氨是一种液化气体,储存在-33.4℃以下或有压力的密闭容器中。液氨钢瓶是一种移动式压力容器。容器内的压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液氨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事故当天下午,当地气温32℃。这两个钢瓶是上午10点加满的,暴露在车内4个多小时。此外,在运输过程中,两个圆筒仅由几块砖支撑,没有采取任何紧固措施。路面不平、颠簸、碰撞,发生事故也就不足为奇了。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练习题(15)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