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辞典:银行销售保险有误导?

保险辞典:银行销售保险有误导?,第1张

保险辞典:银行销售保险有误导?,第2张

业内人士建议:投保前先阅读保单条款,决定是否购买
“你想买万能险吗?现在资本市场不稳定,确实可以考虑。但是保险需要长期投资,短期和中期投资,基本上‘不算’。万能险也不例外。跑赢银行存款至少需要五六年,复利效应只有长期持有才能体现。如果你只想保持两三年,我劝你还是保持一个固定的期限。”近日,有热心市民反映,个别银行的保险销售人员误导市民购买保险。记者随后致电一位熟悉某银行的理财师,理财师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读者被误导了:他们几乎是定期“存款”成保险的
林阿姨本来是要去银行办理定期存款的,结果差点买了保险。林阿姨的女儿最近反映,她妈妈受姐姐委托,在银行存了一笔买酒的钱。姐姐12月回中山摆酒。善于理财的她建议妈妈定期把钱存3个月,等姐姐回来摆酒的时候再取出来。
那天林阿姨来到一家银行,叫大堂经理存点钱。“那人对我妈说,他们有那种每年都有定期利息和分红的产品,比定期利息高。如果老人知道是什么产品,就给我打电话。我一听就知道,那个男的让她买保险。3个月后要用的钱怎么买保险?取出来不会亏一笔钱吗?”大女儿告诉记者。还好她妈妈第一时间给她打了电话。“但我认为银行工作人员也有误导行为。买保险的话,至少要等几年才能退保,保险才有保障。老人怎么才能拿到三个月后想用的钱买保险?但老人不知道什么是保险,工作人员也没有解释清楚就推荐她买了。”
无独有偶,刘小姐近日向记者反映,她原本想到银行办理零存整取业务。但在理财人员的建议下,她买了一份理财计划,10年,一年1万。但她直到签了合同才知道,这个理财计划是保险公司的产品,15年后才能取出。“当时她说存款需要利息。我没有买这个产品,因为不需要用,收益更好。”刘小姐说,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她还是签了这份保单,但离开银行后觉得很后悔,怕15年太长,中途退保不划算。
■银行理财人员称:个别同行销售难完成任务
我市某银行理财师谭小姐告诉记者,一般理财师不会误导客户购买保险,但也不排除部分同行采取这种误导的方式来完成销售任务,无形中会损害理财师的品牌和银行业的声誉。“有一次,一个客户在别的银行买了保险,然后拿着保单来找我,问她买的是什么产品。她只听那家银行的人说这个产品收益比银行存款高,就买了,但不知道这个保险至少要好几年才能出,不然不划算。”
她现在不给客户推荐保险。上半年保险销售确实很红火,很多客户都希望获得和去年一样的高分红。今年受资本市场影响,保险分红和实际结算利率很难达到去年的高水平。他们银行最近开会的时候也强调,卖保险的时候一定要让客户真正了解这个产品,才能卖。否则卖给不需要的客户,会影响自己的理财品牌,一旦未来收益低于客户预期,也会影响银行的声誉。
谭小姐认为,理财经理不能为了一时的业绩而砸自己的牌子。“如果他们真的需要,很可能不需要我介绍。他们在其他银行了解到这个产品,就会找我要资料,从我这里买。如果他们不需要,我推荐他们买。他们以后会认为我误导了他们,会影响我在业内的声誉。如果有保监会人员来暗访,那就更费钱了。”
■保险行业建议:签前看清楚条款
我市保险业资深人士黄可欣告诉记者,保险收益和存款收益没有可比性。首先,保险的优势在于保障,很多理财型保险都提供寿险。其次,这些保障是需要成本的,成本要从保费中扣除,剩下的就是保单的现金价值。现金价值不等于支付的保费,不像存款中存入的本金金额。再次,要让保险短期收益跑赢存款利率有点难,因为保险收益是以现金价值部分结算的,保险公司自己投资所能承担的风险比银行小。
市民之所以买保险,是因为保险在财产配置上具有低风险保全资产的优势。以万能险为例。存个三五年,收益不一定比定期高,中途退保也不一定有保障。但存在10年后,在按月结算的复利效应下,万能险会有可观的收益,只要现金价值足够扣除管理费用,就会得到相应的保障。
她提醒,投保人要对自己的签字负责,以免买到自己不想要的产品。为了买一份保险单,申请人实际上要签许多名字。签字的目的是让投保人确认自己已经知道的相关保险条款,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产品。有些市民不太在意自己的签名,认为无非就是签字,看条款很麻烦。他们在签字前并没有仔细阅读条款,直到事后才发现产品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反过来又觉得卖家在误导。
她建议投保人买保险要像买房一样谨慎。“很多人买房都很谨慎,买保险却很随意。其实买理财保险是要花很多钱的。用投保人的态度买保险,看清产品和条款,仔细考虑是否符合自己的理财需求,再决定买不买。”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保险辞典:银行销售保险有误导?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