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183个城市都建成国际化

假如183个城市都建成国际化,第1张

假如183个城市都建成国际化,第2张

近日,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在该部派出的城乡规划督察员试点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全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已有183个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设想。

国际大都市的想法听起来很令人兴奋。全国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城市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可见“国际大都市”真的是一个大众梦。有两个相应的数据:一是全国109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有相当一部分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建设性破坏”;第二,曾有数据显示,在全国1780亿元的欠款中,地方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欠款高达700亿元。可见国际大都市的成本还是很高的。不是穿内裤装超人那么简单。

按照英国学者霍尔和后来很多专家的定义,所谓国际大都市,其实是一个城市概念,标准非常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指标。真的考虑一下,目前国内能称得上国际化大都市而不脸红的,估计能掰几根手指头。有曾院士忧心忡忡地说:“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就业岗位增加都无法适应如此激进的城市化和空的快速扩张,因此必然会造成巨大的风险和危害。”目前很多中小城市总人口在300万左右。既然要国际化,首先就是场地的国际化,所以有些地方不惜牺牲群众的利益来实现城区的扩张和建筑的翻新。形象扩张的速度与民生福利水平严重失衡,在拆迁建设中往往偏离民生情怀。

为什么我们的城市痴迷于国际化?原因恐怕有三:一是唯面子论的政绩观,“为官仅五年,不顾前途恶性发展”的短视心态;二是为了招商引资,互相攀比,贪洋媚外;第三,城市规划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随意调整城市规划,擅自批准建设是潜规则。正如俞可平在《中国政府创新·和谐社会·政府创新》首份蓝皮书发布会上所说,喜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喜欢作秀,已经成为地方党政干部的顽疾。之所以全部“国际化”,是因为没有完善有效的程序来遏制一些地方政府的非理性建设冲动。

问题的关键不是城市急于国际化,而是为什么不以宜居、人文、多元为价值目标。它是人的城市,不是对高楼大厦的膜拜之地,也不是设计规划的技术竞技场。国际化或本地化不是最终目标。让市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让每一个群体都能在城市里自由呼吸,这才是城市发展的目的。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告诉世界,中国有183个国际大都市。那可能真的是一个新版本的傲慢笑话。亲爱的城市是国际化的。接下来是太阳系和宇宙出现的时候了。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假如183个城市都建成国际化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