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指导:砖混结构设计详解
1.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包括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条件和承载力、防潮做法、活载值、材料等级、施工注意事项、大样图、一般大样图或节点的选择、施工图中未显示但通过说明表达的信息。比如正负零度以下用水泥砂浆,以上用混合砂浆。等一下。
2.每层的结构布局,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择、板缝尺寸和配筋)。标记预制板的数量和类型时,不要使用对角线。因为这种方法容易造成线条的交叉,所以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上房型号。整个建筑要统一编号,这样可以减少设计工作量,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块的接缝要尽量40。这种板缝可以不加筋,也可以加一根筋。铺板时,板要从室内铺开,尽量用宽板。现浇板带应留在窗口,现浇板带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结构要求整层浇筑,板缝应大于60°。全层厚50,双向φ6@250,C20混凝土。应采用横墙或跨纵墙(主要是横墙)混合受力方案,具有良好的抗倒塌性能。预制板不得铺设在构造柱处。建议使用PMCAD的手动布局功能对预制板进行布局。自动布局可能无法满足用户施工图的要求,只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当地板对净高敏感,跨度超过6.9m或不符合模数时,可以使用SP板。SP板120的厚度可以是7.2m宽。
(2)现浇板钢筋(上下钢筋、厚度尺寸)。尽量使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的二级钢。钢筋直径要大,间距要大,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200。(一般跨度小于6.6m的楼板裂缝可以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m的板上部钢筋不用断开,钢筋不用刷漆,只表示钢筋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应相等,直径可以不同,但钢筋直径种类不宜过多。考虑顶层抗裂时,板上的钢筋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50%连接,在较大的地方会增加附加钢筋。一般情况下,砖混结构过街楼板应现浇,钢筋应双向双排布置。当板钢筋相同时,只能标注板号。一般下筋相同,上筋部分相同的板材可以编为一个板号,不同的上筋可以在图上画出来。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钢筋相同时,它们也可以编码为板号。整栋楼要统一编号。当需穿电线管时,板厚应≥120,不得采用薄板和垫层。由于太多的电线和管,可能会增加在电管井的引出处的板的厚度。宜尽量采用大跨度板,房间(尤其是住宅楼)不加次梁。说明配筋是φ6@250,温度影响较大的地方可以是φ8@200。当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部钢筋应断开或倾斜。现浇板阳角加径向附加钢筋(包括内墙阳角)。有阴角的现浇板下应加斜筋。建议甲方在顶层采用现浇楼板,以利于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有利于装饰挑檐的稳定性。外露挑沿、防雨罩、廊道应每隔10 ~ 15米设一道10mm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预板整体浇筑层的方案。马桶可以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非预应力板可用于8米以下的板。L、T或交叉建筑平面阴角附近的板应现浇加厚,双向双排配筋,附4根45度16拉筋。建议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现浇板的配筋,这样可以加快进度,减少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钢筋时建议不要对钢筋进行编号,因为工程大的时候可能会编上百个钢筋号,很难找到。如果你想给它们编号,号码不应该离开房间。计算配筋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上部配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下部配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配筋是板中某些地方的值,按此配筋是保守的,不需要人为放大。支撑外墙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会对砖墙造成过大的附加弯距。一般:厚度> 150时采用φ10 @ 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按塑性计算,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应该改成一种计算方法。2.当厚板与薄板连接时,宜考虑薄板支座的固定端,但不适用于厚板支座。建议减少厚板支座的配筋,增加跨中配筋。3.对于非矩形板,应减少承重钢筋,增加跨中钢筋。4.如果房间有太多的边或凹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来检查它们的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是PM?。t .一般板可以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板和人防结构。但对于自防水、无裂缝、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物,如斜坡、平屋顶、壁橱、配电室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质隔墙下一般不宜加粗钢筋。一是轻质隔墙可能移位,二是板的整体应力要增大,所以板的配筋要整体提高。只能加固与单向板长边垂直且不能移位的隔墙,如卫生间与其他房间之间的隔墙。屋面板是局部受拉构件,应双向两排配筋。
(3)圈梁和构造柱的布置及其截面大样。梁应通过浇环合拢拉通,穿过中间走廊,并在一定距离处加强截面。注意圈梁(包括基础圈梁)可能在外墙楼梯、入口等处被截断。,并在相应位置附加一道圈梁,并满足搭接长度。坡屋顶为双层圈梁。层高超过4m的单层空开敞式住宅,应在窗顶设置圈梁。说明圈梁、构造柱纵向钢筋的搭接和锚固长度。构造柱的箍筋应在上下两端加密。说明构造柱扎根在哪里。当地面坚硬时,构造柱应延伸至基础。较大洞口两侧应加构造柱(2.4米以上)。如果构造柱与下层构造柱相同,可不标注构造柱编号,但应在图中注明。环和构造柱的纵向钢筋应为I级钢筋。为了减少温度变化对圈梁的影响和清水砖墙的立面效果,360°外墙圈梁外宜有120°砖墙。构造柱设置后,必须设置圈梁或暗圈梁。设置圈梁不一定需要设置构造柱。斜砖墙交接处应增设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应大于楼层高度。建筑的四个角包括内角。考虑到受力复杂和应力集中,应加大截面和配筋。请参照《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3-94。
(4)过梁的布置。检查圈梁下的高度是否足以放置预制过梁。如果没有,圈梁也应作为过梁或部分提高。尽量采用过梁和圈梁整体浇筑的方法。这种方法施工方便,有利于抗震。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连接时,应对柱进行加固,过梁现浇。过梁的配筋不能太小,以考虑地震时过梁墙体裂缝不能形成拱的效应。当一根大梁压在过梁上时,过梁一般采用较大的截面,作为梁垫。过梁的支撑长度应改为360,并验算过梁下砌体的局部压力。墙体可采用120矩形过梁和120带过梁。现浇过梁荷载值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位律师回复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