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浇注混凝土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处理(二)

水下浇注混凝土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处理(二),第1张

水下浇注混凝土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处理(二),第2张

(5)导管被混凝土埋堵:在浇筑过程中,导管埋深是一项重要的施工指标。导管埋深过大,浇筑时间过长,导致浇筑的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加混凝土与导管壁之间的摩擦力。此外,当导管由向后且具有很大提升阻力的法兰连接时,连接螺栓被拉断或导管断裂,导致断桩。导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应根据搅拌好的混凝土的质量、供应速度、浇注速度和孔内泥浆的状态来确定。一般以2 ~ 6m为宜。
如果导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较大,混凝土供应的间隔时间较长,混凝土的和易性稍差,就容易造成“埋管”事故。
如果预计混凝土不能及时供应(超过1h)、混凝土运输距离长、交通堵塞等因素,导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过小。根据以往经验,以5 ~ 6m为宜,每隔15min左右上下移动导管数次,幅度2.0m左右,避免混凝土初凝假象。如果混凝土中断超过2h,应判定为断桩。堵管现象是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误差较大,使坍落度波动较大,拌合物时又稀又干。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使粗骨料相互挤压,堵塞导管;坍落度过小或浇筑时间过长,会缩短混凝土初凝时间,增加混凝土的下落阻力而堵管,导致卡管事故。因此,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缩短浇筑时间是减少和避免此类事故的重要措施。插入混凝土中的导管无法拔出或折断。如果桩径较大,可采用二次导管插入法;否则只能填充接桩。一般接桩采用人工成孔处理,清除桩顶残渣,连接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6)钢筋笼上浮:灌注至钢筋笼底部时,应缓慢卸料,尽量减少埋深,以减少对导管的冲击。
(7)混凝土的搅拌不符合要求:混凝土配合比的水灰比宜控制在0.5 ~ 0.6,砂率宜为40% ~ 50%,粗骨料粒径宜小于40mm,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8 ~ 20cm。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和易性,应优先选用中粗砂、级配良好的卵石和矿渣硅酸盐水泥作为材料,避免
混凝土的和易性与水泥品种和砂率有很大关系。砂率低、粗骨料级配差,使搅拌后的混凝土容易离析,影响水下浇筑混凝土的质量。
浇筑中的很多事故都与混凝土的质量有关,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8)桩顶空中心:产生桩顶空中心的因素有:导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大,混凝土的坍落度小,桩顶空中心呈不规则的漏斗状,其深度和位置与导管拔出时的位置和桩顶的混凝土状态有关。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导管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出后不能及时灌注混凝土,造成灌泥。
防止导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不超过6.0m桩顶空心脏灌注结束前;灌注后,导管拔出混凝土前,导管上下移动数次,振幅不超过50cm,或机械或人工振捣桩顶混凝土,振动时间不超过20s。尽可能缩短浇筑时间,避免桩顶混凝土假凝,降低桩顶混凝土的流动性。
(9)桩身有渣、泥、蜂窝:在浇筑过程中,必须连续测量混凝土面上升高度,并根据混凝土供应量确定拆除导管的时间和长度,避免桩身出现渣、泥、蜂窝事故。
泥浆太稠,比如泥浆比重大,泥浆中含有大块,增加了混凝土浇筑的阻力。所以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堵管、流量不畅的现象,有时还不够灌满管道。最后还要把管子拿出来上下振动。由于管内储存了大量的混凝土,一旦流出,会非常坚固。混凝土流出管道后,会冲破泥浆最薄弱的地方,迅速回到那里,泥浆就会被裹在管道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漏水造成的二次掉球也是产生泥层的原因。
保持混凝土表面呈垂直顶升状,防止浮浆和泥浆进入混凝土,是防止夹渣、夹泥和蜂窝的关键。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水下浇注混凝土灌注桩灌注事故预防及处理(二)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