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一)
简介:在重大工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通常一次浇筑的混凝土量较大,这种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容易产生裂缝。如果在施工中不加以控制,会产生很多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必须精心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确保混凝土质量。本文简要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并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测温和养护提出了一些参考方法。
关键词:裂缝、冷却养护、浇筑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是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干缩和冷缩。处于完全自由状态的混凝土,无论发生多大程度的均匀收缩,内部都不会产生拉应力。当混凝土处于基础等约束条件下时,会产生内部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开裂。
混凝土中的水化水量只占水泥重量的20%左右。混凝土浇筑硬化后,搅拌用水多余部分的蒸发会减少凝结体积。混凝土的收缩量大致在(2-10)x10-4的范围内,从外到内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基本稳定需要4个月左右。干燥在一定条件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干燥后的混凝土处于水饱和状态,混凝土仍能有一定的膨胀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湿养护对混凝土后期收缩无明显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湿养护只是延缓干缩的发生,有利于表层混凝土的强度增加和微膨胀剂的收缩补偿作用。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凝结后,温度上升很快,一般3-5天后达到峰值,之后温度缓慢下降。温度变化产生体积膨胀收缩,线性膨胀收缩值符合△ L = lo.a. △ T规律,这里线性膨胀收缩值为1x10-5(1/0C)。因为混凝土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而且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低,体积膨胀一般不会对混凝土升温产生有害影响。但是,当冷缩和干缩叠加时,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往往会产生裂缝。起初微小的裂缝会引起应力集中,裂缝逐渐变宽变长,最终破坏混凝土的结构、抗渗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冷却值=温度+水化热温升-环境温度。其中,温度升值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水泥品种及用量、用水量、大体积混凝土散热条件(主要包括浇筑方法、混凝土厚度、混凝土各面的容量及其他降温措施)等。
为了充分发挥混凝土松弛对应力的抵消作用,同时避免混凝土硬化初期突然产生过大的应力,应减缓降温速度。一般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降温速率不大于1.50C/d.
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是:
1)基础为1。2m厚;
2)基础做SBS防水;
3)混凝土浇筑3800m3一次;
4)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