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古建筑设计理论和消防意识

浅谈我国古建筑设计理论和消防意识,第1张

浅谈我国古建筑设计理论和消防意识,第2张

浙江兰溪有一个诸葛村,是为了纪念诸葛亮的始祖诸葛亮,以九宫八卦的形式精心设计建造的。姓诸葛的村民有3000多人,占散落在全国各地的诸葛姓氏的1/3。它们是中国诸葛后人的住所。因宗族聚居而依风水建村是中国古代村落的普遍规律,这就把姓氏和家推向了一种文化的极致——家庭行为文化和诚信的神秘意蕴,成为道德和哲学的日常演绎。诸葛村东南高,西北低。背靠大山,面向溪流,形成“天地之势”。这个村庄被八座小山环绕,八个方向似乎相互连接,形成了外部的八卦。中间的八条胡同围绕着村子呈辐射状,以至于村子里的所有居民都被自然地划分为八个部分:干、对、里、镇、根、坎、浔、坤。村子中央,一半池塘一半土地,两边各设一口井,形成象征性的鱼形太极图。再比如武义县豫园村的布局,按照古代天象星象图“最高日引二十夜,黄道十二宫围”排列。村内有七个呈北斗七星形状排列的池塘——七星塘,一条“S”形小溪贯穿全村,形成“太极二仪”。

从这些古建筑的设计和结构可以看出古人的防火意识。诸葛村的钟池(塘)不仅在调节气候的同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用水,而且在发生火灾时还能帮助人们就近取水灭火。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火塘,应该证明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五行学说”中水火交织的道理(玉元村的“七星堂”也有相似之处)。其次,八条街道自然将村庄划分为八条防火隔离带,街道之间形成防火间距。村里的建筑相互面对,背靠背下来,起到了防火墙的作用,避免了营地被烧毁。第三,诸葛村地形复杂,屋巷布局多变,具有迷宫的特点。巷弄纵横,却似连断,却似封闭,形势难料。陌生人往往不能用他们的方式进村,也不能用他们的方式出村。小偷来这里的时候经常会屈服。九宫八卦的这种布局充分体现了防御目的。再比如宁波天一阁的命名,取自《易经》,即“日满水,地结六”。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用水灭火的记载。当时韩非子说:“火若从海中取水,海水虽多,火永不灭。”他指出,应该使用一定量的水来灭火,并且应该从附近的水源取水。南朝《归苏篇》说:“若焚烟室,驰而救之;如果你通过一口井灭火,它会摧毁建筑。”他指出,应该迅速灭火,并提前做好准备。这些早期的消防意识为后来建筑设计理论的形成铺平了道路。中国古代有很多砖木结构建筑,防火成为历代建筑师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无论是诸葛村、豫园村、天一阁,还是故宫的戴宇河,这些问题都考虑得很充分。

当然,古人在建筑设计中最注重的还是“风水理论”。在住房设计上,应采用“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即房后要有山有树,房前要有广场,有道路,有池塘。同时对应“二十八家”,形成朝南的趋势。这样的环境当然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也体现了古代人的消防意识。宽阔的广场可以扩大人们休息活动的范围,还可以起到防火距离的作用,有利于火灾发生时的灭火和控制。然后如前所述,池塘就近取水,初期灭火,赢得时间,减少损失。

在建筑设计上,古人强调自然的巨大力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和后代的繁衍,注重环境的美观和舒适,体现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虽然这些思想形成于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有许多糟粕,但其中反映出的光辉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在今天的消防工作中借鉴和学习。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浅谈我国古建筑设计理论和消防意识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