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火灾人员疏散与逃生对策研究(二)
5.古建筑火灾
多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火灾荷载大;木材是火焰传播的媒介,具有良好的燃烧条件;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房间容易出现“火连营”;水源缺乏,通道受阻,消防救援困难;管理问题多(包括使用不当,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隐患多);周边环境差,受外部火灾威胁;火源、电源管理不善,隐患多;消防设备短缺,设备落后等。
6。广播电台、电视台的火灾危险性
广播电台、电视台设有发射机室和天线,以及演播室、演播室和电视广播的主控中心、电影放映室、电影冲洗室、录像带制作室、电影磁带和唱片等资料保管室、电视转播车、剪辑业务部门等重要设施。其火灾危险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筑中大量使用可燃材料;如果用电设备使用不当,容易发生故障或高温灯玻壳脱落,可能引发火灾事故。电视台经常录制电视剧,需要大量的木材、景观片、窗帘、窗帘、油漆等易燃可燃材料。
7。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
有许多垂直的管井贯穿几层或整层,发生火灾时,看起来就像高耸的烟囱,所以吸食烟火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楼层多,火灾时人容易拥挤,火灾时烟和火迅速向垂直方向蔓延,平时使用的电梯因不防烟火、停电等原因停止使用,给安全疏散带来困难;高层建筑消防以室内消防给水设施为主,由于消防设施的限制,往往给扑救带来很多困难。内部功能复杂,设备众多,装修标准高,引发火灾的因素多。
8。地下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由于地下建筑房间小空和疏散设施有限,一旦发生火灾,烟气迅速充满房间空,室内温度高空能见度极差,人容易在慌乱中迷失方向等。人们只能通过入口和出口撤离。
二。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逃生的对策
在火灾应急救援中,应以人员的疏散和救援为首要任务,尽可能实现首要目标。在火灾中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是消防队最重要的任务。在火灾现场,指挥员应积极贯彻“救人胜于灭火”的原则。
一般来说,建筑物内人员的疏散路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燃烧室内到房间门口,第二阶段是公共走道内的疏散,第三阶段是楼梯间内的疏散,第四阶段是从楼梯间到室外等安全区域的疏散。这四个阶段必须是一步一步走向安全,确保不会出现“逆流”。疏散路线的终点必须是安全区域。
(一)人员的安全疏散和逃生
发生火灾时,在场人员有烟雾中毒、窒息、热辐射和热空气灼伤的危险。因此,火灾发生后,首先要了解火灾中是否有被困人员,他们的被困地点和救援通道,以便进行安全疏散。当居民住宅、集体宿舍和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发生火灾,危及人身安全时,或者在建筑物倒塌现场或因爆炸、燃烧而有人员受伤或被困在充满烟雾和有毒气体的房屋内时,指挥员必须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积极组织抢救和疏散。
1。冷静观察,稳定民众情绪,维持现场秩序。
当单位或居民发生火灾时,作为组织指挥者,人员应保持冷静,并立即通过广播、警铃、室内电话等声音和宣传手段向火灾楼内人员报警。通过宣传,稳定人员情绪,宣传疏散路线、疏散方法和疏散注意事项;同时,按照分工,组织在楼内工作或熟悉楼内情况的相关人员维护现场秩序,尽快组织有序疏散,防止因恐慌造成挤压伤、踩伤等事故。
2。能见度差,导致人员成纵队撤离
。疏散时,如果人太多或者能见度差,特别是在夜间,很难识别疏散走道和方向,威胁就更大了。熟悉疏散通道的人应被引导成纵队撤离火场。领队可以用绳子带头,用“跟我来”的口号或者来回拉裙子,把人员疏散到室外或者安全检查的地方。
3。烟雾较浓,在火灾疏散过程中被烟雾包围时,要做好防范,低位疏散
,因为烟雾一般向上流动,地面的烟雾比较稀薄,可以低位行走或爬行通过烟雾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给被困者提供毛巾、简易口罩等。,可用湿毛巾堵住口鼻,或用短呼吸法通过鼻子呼吸等。,以便迅速撤出烟雾区。
4。当大楼着火时,不要惊慌,寻找疏散路线,迅速逃出去。
当建筑物的下层着火时,楼上的人不要惊慌,要根据现场的不同情况采取正确的自救和疏散措施。如果楼梯间只有浓烟,可以采取低姿态,快速走下栏杆;如果楼梯已经被烟火封住但没有坍塌,有冲出去的可能,可以在头上和上半身倒一些水,用浸湿的被子、毯子等盖住身体。冲过烟火;如果楼梯已经被烧坏,通道被堵塞,被困人员需要通过屋顶的老虎窗、阳台、落水管沿线等进行疏散逃生。,或者在固定物体上系绳子(如窗框、水管等。),或者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再把绳子慢慢拉下来。同时,组织地面人员迅速寻找绳索、竹梯、扁担等简易救生设备,帮助被困人员逃生。如果上述措施不起作用,应撤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火区的门窗,用水浇灌门窗以延缓火势蔓延,并伸出衣服或向窗外投掷小物件以发出求救信号或呼喊以引起楼外人员的注意,并设法寻求帮助。火势凶猛来不及的时候,如果被困在二楼,想跳楼,可以在楼外的地上扔一些被子等东西,或者地面人员在地上垫上席梦思等软垫增加缓冲,然后用手拉下窗台或阳台,让脚先着地,高度可以降低。如果被困在三楼以上,千万不要跳楼。可以转移到其他更安全的地方,耐心等待救援。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