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岳华亭(二)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岳华亭(二),第1张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岳华亭(二),第2张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1)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现实的哲学范畴。物质是一切可感知事物共同本质的抽象,其特征是客观实在。

(2)意义:它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出发定义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唯物主义根本原则,深刻批判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它坚持和揭示物质世界的可知性,批判不可知论,坚持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它区分了物质和物质形式、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它为科学的发展和一切实际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物质的存在形式

(1)材料和运动

它是物质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一切变化和过程。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的。身体运动有多种形式。想象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想象一场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2)时间和空

时间和空之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连续性,表现为一维性,即时间的不可逆性和不可逆性。空之间是运动物质的广泛性,表现为三个维度。物质和时间,空是不可分的。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时间和空也离不开物质运动。没有物质运动就没有“绝对时间空”。由物质的运动决定,时间和空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无限性和有限性。

(3)运动与静止

①运动和静止是有区别的。它是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含了一切变化。指静止事物的位置和性质没有改变的状态。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是很重要的。②动静互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③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否定运动及其绝对性是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

3.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实践的意义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一切活动,即“主观对客观”,尤其是改造物质世界的客观活动。实践始终以对象为对象的现实活动。创造一个人的对象世界是实现不同于自然物质形态和动物活动的运动的特殊本质。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人和社会通过实践而存在,人通过实践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

主语和宾语的意义。

(2)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形式

实践的基本特征:①物质性和直接现实性。前者讲的是理想主义和实践的区别;后者讲的是实践和认知的区别。②主观能动性。这就是练习和生物被动适应的区别。③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与精神生产实践。

4.自由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类实践的关系。

自由的世界是人类出现之前的自然,是尚未纳入人类活动范围、尚未“人化”的自然。人类世界属于人类世界,即“人化的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实践是自由世界和人类世界区别和统一的基础;自由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自由是在实践中被“人化”的过程,是人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世界产生后,人类对自由世界进行限制,不断改变自由世界的边界。“人化自然”可以改变自然过程,改变自然规律的范围和结果,因而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5.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原理

(即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原则,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则)

意识的产生:意识是自然和社会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反映的形式经历了非生命反映、生物刺激敏感、动物感觉、心理几个基本阶段,最后发展到人的意识。人的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高级物质形态对事物的反映形式。意识不是纯粹的自然产物和生物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是社会的产物。在人类意识的原始生成阶段,社会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功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形象。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是一个高度复杂、紧密分割的物质功能系统,从而使抽象思维成为可能。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否认这一点会导致唯心主义。意识是主观的,否认意识的主观形象就会犯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

6.意识主动原则

意识的能动作用又称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区别于物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认识世界的主动性。它能根据实际需要主动选择和反映对象,从现象中主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做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超越事物的现状,预见其未来。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的主动性。它可以创造未来世界的蓝图,使实践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3)主动控制和调节人的生理活动。意识可以分为对与错,先进与落后。

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要划清辩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界限。

7.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的一些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特定方面超越人脑的功能。它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它与人类的思维有着本质的不同。人工智能是人工的机械、物理和电子装置,是一个机械和物理的过程。它没有自己的“思维”,只是对人脑功能的近似模拟。它的“思考”过程是机械的,是人事先设计制造的,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它只是执行指令而不顾社会后果。人类思维以人脑为物质载体,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具有动态的创造性和随机的灵活性。它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

所以,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计算机永远是人脑的延伸工具,是人类意识的物化,是人脑功能的近似模拟,是人类智慧的“反映”。它不会完全取代人类的思维,更不可能反过来统治人类。

8.世界物质统一的原则

(1)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回答了它们是否有统一的基础和本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同时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的原则分歧。世界物质统一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

世界是多样的,也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注:关于世界统一问题的分析材料。

(2)意义

研究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彻底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实事求是是客观存在的一切,指的是客观规律。求索是为了学习。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主客观相统一。

第三章:世界的关系、发展和规律

1.辩证法的两个一般特征(联系和发展)

2.普遍联系原则

(1)意义和客观性的联系

(2)接触的普遍性

(3)联系的多样性

3.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过程

(1)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它根植于“物质的本质”;进步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最后,新事物要战胜旧事物;它存在于自然、社会、思维等各个领域。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实现真正的发展,所以是发展的本质。

(2)唯物辩证法过程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是:一切事物总是暂时存在的,总是作为过程存在的;即事物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每一个过程都要用另一个过程来表示;发展是世界整体进程的主导方向;具体过程有始有终,是有限的。无数有限的具体过程构成了一个无限的、永恒的发展世界。所以,世界是过程的集合。

过程论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正确对待新事物。

4.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1)法律的含义和特征

(2)对待法律的正确态度(尊重、认识、运用法律和限制法律的范围)

(3)决定论、非决定论、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

5.现象与本质

(1)现象与本质的区别和对立

是本质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现象中有*和错觉。*是从正面展现本质的现象,错觉是从背面扭曲事物本质的现象。它不能与标志着主观反映范畴的错觉相混淆。

而现象与本质的区别和对立表现在:第一,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是类似现象的共性。二是现象多变易腐;本质上是比较稳定的。第三,现象是外在的、表面的,人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是深邃的,只有理性思考才能把握。第四,现象丰富多样,本质简单。

(2)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是本质现象的基础,决定着现象,并总是通过现象表达出来;现象总是显现本质,没有不显现本质的现象:任何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

6.否则与事故的辩证关系。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别。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有规律的、必然的、不可动摇的趋势。它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是指在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不一定发生,但可以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出现的不确定趋势。它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一般在事物的发展中只占从属地位,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使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这样的特征或偏差。

(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

第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中。必然性是由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实现出来、开辟出来的,不存在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第二,必然性是隐藏的,体现在偶然性中。是必然性的表达和补充,不存在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万物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3)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原因和后果

(1)因果的含义和因果关系的特征

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理性的作用引起的现象。因果关系的特点是:原因第一,结果第二;共变性;因果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并不是所有的相继关系都是因果关系,“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

(2)因果的辩证统一。

首先,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是确定的和不确定的。在一个特定的因果链条中,因与果的区分是确定的,不可能是由因或果引起的。在发展的因果链中,两者的区分是不确定的,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因与果经常互换位置”。第二,因果是相互依存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没有无因无果。第三,两者是互动的。原因导致结果,结果反作用于原因,使结果变成原因,原因变成结果。第四,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

8.可能性和现实性

(1)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现实是指现在所有事物和现象的实际存在,是已经实现的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现实事物中包含的各种趋势,预示着事物未来的发展,是一种潜在的、未实现的事物。

(2)可能性的复杂性以及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依存和转化。

把握可能性的范畴,要注意:第一,区分可能性和现实性。第二,要区分可能和不可能。第三,要区分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即非现实可能性。前者是基于在条件充分的当下条件下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后者是建立在条件不充分的基础上,在目前条件下无法实现。第四,我们应该区分各种可能性,特别是两种相反的可能性——好的和坏的,胜利和失败的可能性。第五,要区分性的数量,也就是概率的大小。

以及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9.量变和质变定律

(1)质量、数量和程度

质量的意义。和定性的东西的存在是直接一样的。“把实践作为区分好坏的实际决定因素”。认知的意义。

数量的意义。数量并不直接等同于事物的存在。理解量的含义。

度的意义。掌握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①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化,反映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从一种质的状态到另一种质的状态的飞跃,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是连续性的中断(即不连续性)。一般量变不显著且速度慢,质变显著且迅速;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量变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量变和质变的区别是相对的。

②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③质变打破旧质对量变的制约,巩固量变成果;质变使旧的东西灭亡,新的东西产生,所以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④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的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总的量变中有一些质变,质变以量变为特征。

10.否定之否定规律。

(1)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反面——辩证的否定观

任何事物都包含两个因素:肯定和否定。肯定是使事物存活的因素,否定是使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客观自我否定:是发展与联系的辩证统一,即扬弃。

辩证否定的意义:革命精神与科学分析态度的统一,批判与继承的统一。

(2)否定之否定——事物的发展是进步性和蹒跚性的统一。

辩证否定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有两个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内容上看,事物的否定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一个螺旋式或波浪式的过程。

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大趋势是向前向上的。这是因为: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每一次否定都是新质对旧质的克服,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同时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增加了旧事物中所没有的、不可容纳的新内容。

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和过程是曲折的。这是因为:两个否定和一个阶段的事物发展必然会表现出踌躇不前。开始时,旧的东西强,新的东西弱,它们的斗争必然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甚至会出现暂时的倒退;新生事物都有自己的弱点、缺点,甚至会犯错误。它的成长和完善也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新生事物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具有进步性、必然向前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景的事物。旧的东西是不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的,是落后的,是失去存在必然性的,是没有前途的,是正在衰落和消亡的东西。

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这是因为:(1)新事物作为旧事物的消极面,既是促使其消亡的因素,又是其赖以生存的因素,是旧事物无法克服的力量。②新事物代表事物的发展方向,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条件。③新事物辩证地否定旧事物,加入旧事物容纳不下的新内容,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④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意义: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第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我们必须坚定社会主义必胜、共产主义一定实现的信念。第二,做好走弯路的准备,保持清醒的头脑。

11.对立统一的法则

(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则。

①两者各自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渗透的趋势和关系。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对立面的相互依存。作为一个整体,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存在。第二,对立面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到达,相互转化。

矛盾是指相互排斥又相互分离的对立物之间的趋势和关系。这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的相互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物之间两种对立又互补的基本关系。认同离不开斗争,斗争包含在认同中;奋斗也离不开认同,奋斗寓于认同之中。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第一,它为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条件。矛盾的同一性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这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前提。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借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各自发展。第三,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第一,在量变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性促进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事物的量变做准备,创造条件。第二,在质变过程中,矛盾的斗争使旧的统一解体,旧的东西灭亡,新的东西产生。

⑤含义:掌握并确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的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和外因。

①内因和外因的含义,②内因的作用,③外因的作用,④含义:党的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哲学基础。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①两者的含义、性质和重要性。

②两者相互关联。其表现为: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而普遍性存在于个体之中,即普遍存在于个体之中,但没有特殊性就不独立存在的普遍性;特殊性是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的,普遍性包含在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一般是个别的部分或本质。任何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一般性、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

③两者的区别是相对的。由于事物范围极其广阔的无限发展,它在某些场合具有普遍性,在另一种场合转化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矛盾的一般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事物矛盾的本质。不知道就抛弃辩证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基础。

(5)两点理论和关键点理论。

求其意义和意义。

(6)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及其现代意义。(要求了解典型示例)

12.运用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岳华亭(二)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