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翻译,第1张

漫谈翻译,第2张

(一)翻译的艰辛与创作之乐

  《英汉大词典》的主编陆谷孙教授说过“我把翻译看作‘二度创作’,把翻译家看作‘穿紧身衣的作家’”(a straitjacketed writer)。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张增健也说过:“要说翻译是门艺术,那也是一种‘有节制的艺术’(a modest art)。翻译中艺术创造的自由度十分有限。”闻一多先生在《诗的格律》一文中,将格律诗的创作喻为“戴着脚镣跳舞”。他认为:“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戴着脚镣才能跳得痛快。只有不会跳舞的人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人才觉得格律的缚束。”这段话说得很形象,用来比喻翻译实践也很贴切。译者在翻译时,自始至终受到原文内容和不同语言习惯的制约,的确是戴着一副脚镣在跳舞,活动空间极其有限。高明的译者往往能在“忠于原文”与“创造”的两难之境,出奇制胜,寻找到 “形神兼顾”的良策。不太高明的译者则被源语的结构框架紧紧束缚住,动弹不得。

  试译下面词语成句子:

  1、发展是硬道理。

  2、拳头产品

  3、精明而不聪敏

  4、Parting with it means giving part of myself away.

  5、Paula didn't need any lesson when it comes to office policies.

  6、Tears in the Rain.

  7、Gone with the Wind.

  8、The Dog in the Flood.

  9、The Bears and I.

  (二)翻译的严谨性

  具体翻译总是“大处着眼”——从宏观上认识文本。“小处着手”——最后落实到对一词一句的微观处理。

  释词译句乃是译事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环。要译好句子,核心词的词义当然要先选得准,译得贴切。词义的选择,看似简单,有时却让人伤透脑筋。一词多义本是英语的固有属性,再加上用于不同的语境,又产生新的语用意义。词义可谓变化多端,在判定词文时稍不留神,就会出偏差。有时即使选对了,译得不到家,也还是功亏一篑。且看下列一些句子的翻译:

  1、I think what he's done is to accept his own limitations.

  [原译]我认为他所做的,是要接受自己的缺陷。

  [改译]我想他所做的,无非是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罢了)。

  2、These cars are readily distinguishable from assembly-line cars.

  [原译]这些汽车在装配线上已经可以辨认。

  [改译]一眼就能看出这些汽车不同于装配线生产的汽车。

  3、He had courage to doubt, where all the others piously believed.

  [原译]他有勇气不相信,所有其他的人都保持很虔诚。

  [改译]尽管所有其他人都笃信唯恐不诚,但他却有勇气表示怀疑。

  4、a crumbling, Victorian resort, slightly down at heel, full of ghosts.

  [原译]一幢摇摇欲坠的维多利亚式别墅,有点破旧,满是鬼。

  [改译]一幛摇摇欲坠的维多利亚时期别墅,有点破落相,里面尽闹鬼。

  5、The meeting turned out to be an unhappy affair.

  [原译]那次会议结果是一次不愉快的事件。

  [改译]那次会议最后不欢而散。

  6、Believe me, after age thirty it's all downhill.

  [原译]相信我,过了三十多,一切都开始走下坡了。

  [改译]说真的,人一过三十,各方面都走下坡路了。

  7、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consult psychiatrists today is not, as is sometimes felt, a sympton of increasing mental ill health, but rather the precursor of a world in which the hope of genuine mental health will be open to everyone, a world in which no individual feels that he need be hopelessly broken-hearted, a failure, a menace to others or a traitor to himself.

  [原译]我们常常觉得,今天去精神病医生那里进行心理咨询的人数并不表明精神病患者的增多。相反,它正预示着这样一个世界的来临:在那里,真正精神健康的希望之门将对所有的人敞开着;在那里,不再有人感到自己非得是个绝望的断肠人,是一个失败者,是其他人的一个威胁,或者是一个背叛自己的人。

  [改译]现在看精神科医生的人数增加,并不像人们有时候所认为的那样,是心理不健康上升的表现,相反,它预示着一个世界的到来。在这个世界中,所有人都有希望享有真正的心理健康,没有人会因为成为一个失败者,对他人构成威胁或背叛自己而感到要绝望心碎。

  有时句子由于缺少上下文,要确切地把握句子的含义,得运用常识和想象,设定一个特有的语境,以求“自圆其说”,让人放心,像下面这句:

  8、Social distance can be difficult to overcome.

  [原译]社会上的差距很难克服。

  “社会上的差距”指什么?显然social的词义没有抓准。译者把词义局限在该词的表层意义上。如果仔细查一下原文词典,不难找到更深一层的释义:based on rank in society,sometimes different from weath or political power——“社会地位的”、“社会等级的”。显然social distance是指“社会等级上的差距”。can在这儿是表示可能性,含“有时会”的意思。可能原译者对can的理解,仍囿于其基本意义,这一来就和difficult发生了矛盾,所以干脆略去不译。全句似应译作:

  社会等级差异有时也很难消除。

  译文是改正了过来,心里也存有几分疑惑。社会等级差距本来就难以消除,为什么要“有时也很难消除”呢?沉吟良许,慢慢悟出点道道来:西方人不是信奉“人生而平等”之说,主张“人人平等”吗?难道不会有人站出来说一句:人人平等说说容易,别忘了,“社会等级差异有时也很难消除”的呢!框定这样一个语境,心中的disturbing uncertainty顿时释然。

  同一个汉语的词在不同的句子,有时应当用不同的英语单词来表达,如“运动”:

  1、运动有益身心。

  Exercise is good for health.

  2、足球是我喜欢的运动。

  Football is my favourite sport.

  3、他一向在香港推广手球运动。

  He is a keen promoter of handball in Hong Kong.

  4、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

  The athletic meet is held once every year.

  5、五四运动在台湾也有纪念活动。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s also commemorated in Taiwan.

  6、清洁香港运动已经办了二十年多了。

  The Clean Hong Kong Campaign has been held for more than 20 years.

  7、筹款运动刚开始的时候,人们的反应都很热烈。

  There was great enthusiasm for the donation drive when it began.

  8、现代化成功,要靠技术革新运动。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s a key to the success of modernization.

  9、他是靠太太替他在幕后运动才能当选。

  His election was mainly due to his wife who handled his public relations.

  10、这属于运动系统疾病。

  This belongs to motor system disease.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漫谈翻译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