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五大学习方法,第1张

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文理交融。理科严谨有逻辑,文科生动灵活。因此,在高中学习地理,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边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过来看看!

首先,文理结合,法学研究

【/h/】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的第一卷,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主要属于理科内容。尤其是地球运动和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具有鲜明的科学特征,需要更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要采用强调科学、强调理解比记忆重要、注重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用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平时要多做练习,注意解决问题的思路,尤其是多画图,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h/】高中地理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第二册和区域地理第一选修教材和第二选修教材,主要属于文科,适合采用强调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很重要。学习时要多读书,熟悉掌握知识要点;能阅读书籍,掌握教材的脉络、主要观点和观点;多思考,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人文地理学重在观点和方法的应用,对现实进行评价和反思。

第二,图文结合,好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一定要重视地图。理解和使用地图也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基本功。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各种各样的插图,配合文字,使教材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学习时,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注重地图的学习和应用。只有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通俗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h/】比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内容,一定要结合“全球白天和正午太阳高度角从2: 00到2: 00”的图像来研究,才能解释清楚,理解透彻,在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能够灵活运用,顺利解决。没有地图很难理解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再比如“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例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图”,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更容易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来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把阅读和看图结合起来,在图上一个一个地寻找和落实地理知识,并记忆下来;平时要多看地图,也可以填地图,画地图。“手放在地图上”。* * *每次看几分钟。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在上面重现你的知识。这样,我们在解决地理问题时,脑海中就能看到一幅生动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川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这样才能准确有效的提取出需要的信息,冷静的回答。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看图太费时间,不如赶紧看书。众所周知,地图上实施的知识令人印象深刻、难忘且易于使用,避免了死记硬背带来的重复费时、枯燥、容易上知识的弊端。所以从整体效果来说,图文结合其实花的时间不多,但是效果明显。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要养成阅读和使用图片的习惯,培养阅读和使用图片的能力。只要他们有“图片”,就会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和掌握

1。学习的重点是掌握“规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哪里?”“有什么样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等问题必然涉及大量的记忆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重点是解决如何科学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高中地理注重解决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形成的原因,为人类的形成服务相应的对策。也就是说,要注重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总结复杂的地理事实,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把握其成因,最终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学习的核心是理解而不是记忆,是应用而不是记忆。

2。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都是人地关系。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地理必须紧紧遵循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具有知识和能力的跨学科特征。

自然地理主要和数学、物理、生物有关,人文地理主要和政治有关。这对我们面临的高考具有重要意义。

4。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我们知道,高中的地理是以初中的地域地理为基础的,初中地理中的地域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尤其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初中具备必要的地理知识是高中学好地理的保证。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被遗忘,影响了高中地理的学习。因此,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有必要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知识。第一,可以* * *抽时间看报纸杂志,* * *浏览初中地理课本,主要包括地球地图的知识,大陆和海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的地理区划,加深对这些基础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第二,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涉及初中知识时,要及时寻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的相关内容,注意高中和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将系统的地理知识放到具体的地理区域去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使知识得到整合。

四.概要: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学习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1)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1)可以解释某种地理现象的具体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压、高压、地球自转和公转等。

(2)反映某一类地理事物的具体概念* * *特别注意分析此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地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时间空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3)地理基本功。如等值线的分析和应用,各种经济图表的绘制和解释,各种地理图的绘制和解释,图形和图图转换的能力等等。

(4)用文字逻辑表达地理内容的能力

⑸收集和组织地理数据的能力

2。如何高效掌握上述重点学习内容

(1)用科学思维学习自然地理。

(1)充分利用图解法,从三维视角理解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空。

②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2)注意各种地理图的表达功能及其转换关系

(3)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

【/h/】所谓人文地理学主要指第二卷的内容。这部分的学习和自然地理的学习差别很大。主要涉及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各个社会生产部门是如何发展的,为什么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着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社会各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多因素分析,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关。公共教育专家刘认为,学生应该把在政治课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中。

自然地理原则和法律

首先,地球运动的相关定律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分布规律

***1***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到两极递减,最大值在赤道,极点为零;除了北极和南极为零,即每小时15°之外,旋转角速度在任何地方都相等。

***2***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在1月初的近日点***最快,在7月初的远日点***最慢。

2。阳光直射点的运动规律

阳光直射点运动示意图注:图中节气为北半球节气

【/h/】由于黄红交角的存在,当地球处于其轨道的不同位置时,点* * *,也就是太阳的直射点发生变化。

3。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同时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所示。

具体规律是:春秋分点——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同一纬度上,正午太阳的高度随季节而变化。当接近直射点时,中午太阳的高度会很大;在一定的时间内,当直接点靠近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太阳的高度就会增加,* * *,也就是,* * *,这就是近大远小的规律。

4。时间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2***纬度分布规律

(1)赤道总是昼夜平分,春分秋分全世界昼夜平分。

②同一纬度上的所有点昼夜长度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对称”分布,即北半球某个地方的昼长和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等。

(3)阳光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天越长;球的另一半则相反。

④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极端昼夜的范围也经历了一个扩大和缩小的过程。

其次,大气运动定律

1。热力学循环定律

***1***地面附近冷,气流下沉,地面附近形成高压,即冷下沉冷高压。

***2***地面附近热,气流上升,地面附近形成低压***,即热上升,热低压。

***3***与地面附近的高空气压相对。

***4***水平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2。压力区和风区的分布和运动规律

***1***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以上风都是在水平压力梯度力和地转偏转力 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①从赤道到南北,每30度有一个压力带。世界上有7个压力带,从赤道到两极交替分布。

②两条压带之间有一条风带,世界上有六条风带。

(3)各气压带中心位置:赤道低压带-0,副热带高压带-30,亚极地低压带-60,极地高压带-90。

***2***移动规则

3。“副热带高压”与锋面雨带的运动规律

***1***副热带高压与锋面雨带的关系:锋面雨带始终位于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由副热带高压吹来的暖空空气与北方的冷空空气相遇而形成;锋面雨带随副热带高压进退。

说明中国的雨季过程。张勇计划在刘家演

***2***运动法***正常年份***

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变化与中国主要雨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h/】5月上旬至6月下旬,副热带高压在北纬15° ~ 20°左右,雨带通常位于华南南岭。

【/h/】6月中旬至7月下旬,副热带高压由西向北延伸至北纬20° ~ 25°,雨带也向北移动至长江中下游至日本南部,形成长达一个月的梅雨季节;

【/h/】7-8月副热带高压进一步北移至北纬25-30度,将雨带向北推向华北和东北;

【/h/】9月,随着副热带高压逐渐南撤,雨带也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雨带的进退特点:慢进快退。

***3***影响:如果“副高”强或弱,会导致“雨带”推进得更快或更慢,造成“北涝南旱”或“南涝北旱”。

4。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1***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

***2***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5。原因分析规则

***1***影响温度的因素

①纬度。②地形。③下垫面性质* * *海陆位置、植被、湖泊、裸地、寒流、暖流等。④天气条件多云有晴。⑤季节。⑥人类活动。

***2***影响气温年变化幅度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①纬度:小热带,大温带。

②下垫面性质:海洋比陆地小;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小,有植被和水面的比裸地小。

③气象条件:多雨地区比少雨地区小。

***3***影响降水量的因素:①大气环流***风带、压带、季风* * *;②地形* * *迎风坡、背风坡* * *;③洋流* * *冷暖流* * *;④海陆位置;⑤岸风或离岸风。

***4***影响气候的因素:①纬度位置;②大气环流* * *、风带、压带、季风* * *;③地形;④洋流;⑤海陆位置* * *东西岸、内陆等。

第三,水的运动规律

1。水循环法

***1***水循环过程

结合上图,水循环过程可以概括为:

***2***地理意义

(1)四个圈* * *大气、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 *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资源的动态平衡。

(2)水循环过程中,势能和动能不断转换,产生各种流水外力,不断塑造表面形貌。

(3)促进了矿物元素的不断迁移,陆地径流不断向海洋输送泥沙、有机质和无机盐。

(4)水是热量调节器,不同热区之间的水循环促进热量平衡。

2。海洋表层流分布规律* * *风流* * *

#FormatImgID_16# #FormatImgID_17#

四.地质规则

1。岩浆岩只有在地球内部的岩浆冷却固化后才能形成。

2。各种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形成沉积岩。

3。各种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能形成变质岩。

4。各种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形成岩浆,返回地球内部。

5。地质循环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释放的地球内能;二是促进外力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五、自然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

1。横向区域分异规律

2。世界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性的因素

***1***纬度:山所在的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海拔:山越高越复杂,山越低越简单。

***3***相对高度:山比较高就复杂,山比较低就简单。

4。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

***1***纬度:山在低纬度,就在高纬度,而在高纬度,就在低纬度。

***2***坡向:同山阳坡高,阴坡低。

5。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因素及雪线高度的解释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高中地理五大学习方法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