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麦迪逊球场看姚明,第1张

在麦迪逊球场看姚明,第2张

作为多年的NBA球迷,我没想到我能逮着机会看现场比赛,并且看的是俺们“移动长城”姚明率领的得克萨斯州火箭队挑战地主纽约的尼克队。耶鲁所在的康乃迪克州不设NBA职业队,离家门最近的纽约尼克便成了我多年来爱恨交集的钟情对象,橙色标志的麦迪逊球场简直熟悉得像“娘家”一样。今晚,“老情人”对上新偶像,我真不知道自己的*该往哪儿搁了。

  一在观众席坐下来,眼睛就盯着场上找姚明的身影(我本来应该追看仰慕多年的休斯顿、范何恩、穆汤波们的),我就知道,“血缘”的情感还是要让“后天”的球迷“娘家”受冷落了。在荧屏上浏览过千百遍的麦迪逊球场还是比想象中的更加气象恢宏。显然是姚明的号召力,使得这个“篮球运动的殿堂”今晚几乎爆满,挤进了九成五以上的观众,人头叠涌浩浩茫茫,一如一片巨大的史前蚁巢。姚明没有让纽约球迷失望。一开场就主导了攻势和得分,球打得聪明、敏捷却不乏儒雅,身手也日渐泼辣。比赛本身却有点乏善可陈——主要是尼克队的表现实在太臭,火箭队始终在20分以上的优势贯穿全场。有趣的是,麦迪逊球场的纽约观众以爱起哄、难伺候著称。他们震耳欲聋一边倒地为地主尼克加油助威,同时为尼克每一个臭球疯狂起哄,对火箭队发动的所有攻势一概报以嘘声。唯独,除了开场向真正回“娘家”原尼克教练范甘迪(现火箭教练)、原中锋主力尤英(现火箭助理教练,姚明的主要指导)的致敬欢呼以外,全场的“地主”们显然对“俺们的”姚明网开一面,偏爱有加。只要姚明持球得分,那些刚才还在对火箭队攻势起哄闹场的观众们就一片叫好声,形成了一个竞技场上非常有趣的“恨敌手,爱敌首”的奇特画面。由此,不禁让我一边观战,一边思量起所谓美国的“运动文化”来。

  有几点现场观感大出意外:一是虽然许多华裔面孔(包括我)是为姚明而来,但在全场上万为姚明喝彩的洋人球迷中,简直只能算是“沧海之一粟”。二是本来以为这样的场合一定都是男人的天下,没想到女性观众占了相当的比例,场上不时能听到女球迷的尖叫声。再者,原以为看球的应该是以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为主,没想到中年以上人士显然是观众的“主流”。并且,嗜好看运动比赛的,也并非习惯偏见中的“蓝领”专利,看得出来,现场“资深”观众中白领人士的比例甚高——想想也是,中间价位在50美元左右的票价,并不是一般收入的蓝领和年轻人负担得起的。就像我今天受赠的票源一样,纽约许多大公司、事务所都订了NBA的赛季套票,作为款待员工或招待宾客的一种“福利”手段。难怪现场忘形怪叫的许多球迷还是一身西装、风衣的上班行头,像是刚刚下了班就直接赶到球场来的。

  可不要小看这些“意外”。细想起来,这其实是我们今天讨论美国“运动文化”的整个“物质基础”。正如在美国相当成熟、同时也问题丛生的“电影文化”、“汽车文化”、“娱乐文化”、“消闲文化”以至“后院文化”、“草坪文化”等等,实际上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一样。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刚刚步入后产业社会、刚刚开始具备大众文化发展前提的国家的知识者,如何面对今天以中产阶级的价值与消费为主导的“时代潮流”,如何认识和重建新世代的世俗文化——其中包括各种生活文化、精致文化与通俗文化等等,如何把文化不但作为一种社会精神资源而且作为一种社会消费现象来认识,如何顺利完成文化事业从过去单一的行政运作到“文化产业”的转型过程,从而正面建构一个成熟、健康社会的价值系统与文化生态,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大的课题,也是美国当下生活中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值得我们再认识、再省思的地方。

位律师回复
DABAN RP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白度搜_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 在麦迪逊球场看姚明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