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指导: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在心脏的机械收缩之前,首先发生电刺激。心房和心室的电刺激可以通过人体组织传递到体表。
心电图是用心电图仪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个心动周期产生的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
当心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排列在膜外的阳离子带正电,而排列在膜内相同比例的阴离子带负电,从而维持平衡的极化状态,电位不变。当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刺激(阈值刺激)时,其通透性发生变化,细胞内外的正负离子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去极化,使细胞膜外的正电荷消失,而其前方的细胞膜仍带正电荷,从而形成一对偶极子。电源(正电荷)在前面,电穴位(负电荷)在后面。电流从电深处流入电穴位,并沿某一方向迅速扩大,直至整个心肌细胞去极化。此时心肌细胞膜内带正电荷,膜外带负电荷,称为去极化。后来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膜逐渐恢复到极化状态。这个恢复过程称为复极过程。复极和去极化的顺序是一样的,但复极电偶是前面的电穴位,后面的电源,慢慢向前移动,直到所有细胞复极。
就单个细胞而言,在去极化过程中,检测电极对电源产生一个向上的波形(即面向去极化方向),对电源产生一个向下的波形(即远离去极化方向),在细胞中间记录一个双向波形。复极过程与去极化过程方向相同,但由于电洞在前,电源在后,记录到的复极波与去极化波方向相反。
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常心电图中,记录的复极波方向往往与去极化波方向相同,与单个心肌细胞方向不同。这是因为正常人心室的去极化是从心内膜移到心外膜,而复极是从心外膜移到心内膜,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心外膜心肌的温度高于心内膜,心室收缩时心外膜的压力低于心内膜,所以心外膜复极的过程发生的较早。考试网站安排
从体表采集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成正比;②与探针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间距呈负相关;③与探头电极朝向与心肌去极化方向所成的角度有关。角度越大,心脏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越小,电位越弱(图4-1-3)。
这种既有强度又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的“矢量”,其方向通常用箭头表示,长度则表示其电位强度。心脏电刺激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心电向量。
因为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其电活动相当复杂,所以ECG向量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但一般都是按照以下原则合成为“resullant vector”:如果同一轴上的两个心电向量方向相同,那么它们的幅度就会相加;减去相反的方向。如果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形成一定的角度,可以应用“合力”原理,根据其角度和幅度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取其对角线作为综合向量(图4-1-4)。可以认为,从体表采集的心电图变化是根据上述原理,所有参与电活动的心肌细胞电位变化的综合结果。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