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方法探析
方剂配伍的方法很多,但七情配伍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君、臣、佐是方剂配伍的主要法则。研究复方配伍的目的是去除无效物质,优化组合处方,增效减毒,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疾病,预防药物中毒。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理论研究方法:从经典配伍实例中得出中药复方配伍的规律性:若两组分配伍,可增强药效;恐杀兼容,可制约毒性;与邪同用,可增毒减效。已经开始运用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不同证候的内涵或方剂的配伍特点,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古今方剂进行逻辑处理,从中医证候的内在逻辑出发,客观深入地认识方剂的配伍结构,揭示方剂的配伍应用规律。
2.临床验证研究法是通过临床医疗实践,考察药物成分变化、药物剂量变化、适应症与疗效的关系。一个疗效可靠的药方,不仅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还要对症下药。应该是立方体的,严谨的,主次药要分清楚。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巧妙的配伍。如黄连配木香可治热痢急重,吴茱萸可治肝火、腹痛、吞酸,肉桂可治心肾不交失眠。剂量是药性的基础,也是决定药物配伍后药效和药性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当归补血汤为例,除1∶5外,文献记载的当归与黄芪比例为1∶6(外科原理)、1∶4(医心认识、石方葛括)、1∶3(医部全录)、1∶2(血证论)、2 ∶临床观察表明,当当归与黄芪比例为1∶2时,趋于养血益气,抗缺氧作用最明显。当比例为1: 1时,有补气、活血、养血的倾向,显著增强红细胞膜流动性。所以不同的剂量配比各有优势。
3.实验研究方法考察复方的配伍、比例、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①化学研究方法研究配伍或汤剂制备过程中化学成分的量变和质变。如甘草酸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与麻黄汤的镇咳、平喘作用密切相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汤中甘草酸的含量,发现麻黄汤中甘草酸的含量高于甘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肉桂和黄连不同配比对黄连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肉桂的比例越大,黄连中生物碱的含量越少。中药配伍后,会有一些原单味药不含的成分。如人参、麦冬、五味子煎煮前不含5-羟甲基-2-糖醛(5-HMF),五味子煎煮后产生少量5-HMF,生脉散合煎或五味子麦冬合煎时产生大量5-HMF,5-HMF具有抗氧化和心血管保护作用。
②药理研究方法研究不同配伍比例与药理作用、配伍和毒性的关系。严舜钦等观察到枳实和白术以不同比例(2∶1;1∶1;1∶2)对胃肠排泄的影响空。发现不同配伍比例的支竹丸有不同的作用,其中以枳实与白术的比例为1∶2时效果最为明显。说明支竹丸原方剂量配比关系的合理性,证明中药配伍剂量的变化对中药复方疗效有较大影响。
药对是中药复方配伍中最简单、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其配伍符合中医“七情和合”的理论和组合原则,具有复方的基本适应症功能和疗效。通过揭示药物对的配伍规律,可以阐明复方配伍的科学性。梁日新等研究了血府逐瘀汤中川芎与赤芍的配伍及单用川芎与赤芍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脂、抗氧化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合用和单独使用均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揭示了两种药物在降血脂方面没有协同作用。但两药合用可降低血清MDA水平,增加NO释放。提示这两种药物在抗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配伍也能发挥协同和毒性作用。比如四逆汤的配伍规律研究,附子虽然有一定的强心作用,但并不强。与干姜配伍,能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符合“互为必然”的理论。此外,两种药物配伍后,附子的毒性大大降低。说明处方中以附子为主药,其与生姜的配伍具有君臣关系。生姜可以帮助附子增加药效,也可以作为附子生产的辅药,包括辅助和限制其毒性。
位律师回复
0条评论